虽然记不得内容了,甚至记不得当时的授课老师是谁了,但从来没有忘记、并且经常会想到它——太多的现象与商业伦理有关了,比如:某讯的游戏,不少青少年沉迷;某想的科技无国界;某教主的流氓软件;太多人鼓吹的“商业模式”神话,等等——在全网缅怀宗师庆后、致敬娃哈哈的这些天,商业伦理这个词更是在脑海频繁闪现。我想,是时候说说商业伦理了。

一、商业伦理的表现形式

本文不是理论研究,因此不必去做文献综述,只说这些天刷屏的娃哈哈(注:笔者并未与娃哈哈有过任何交集,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所形成的印象、未经过笔者的考证)的一些符合美好公序良俗的商业伦理表现。

——社会伦理:应当是有一个“春风行动”的,资助的是教育事业;“为什么娃哈哈这么多年倔强地使用容易破损、不显高级的纸箱包装”?宗老的回答让人泪目……

——员工伦理:流传出来的2018年“六一”儿童节有14岁孩子的职工放假一天;宗老说,不会能力不行开除员工;有因困难离职的员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补偿;有生病的员工得到了公司的资助……

——客户伦理:实验室用水貌似都是选择娃哈哈;当然,对比着说,难免要说到某企业关于“搬运工”的内涵……

——家国情怀伦理:宗老的实业论;网友们认可的国籍、取之于国不出于国情怀……

还有其他例子,这里不一一列举;应当还有其他更加合理的分类方式,只是随笔,也不继续探讨。

二、商业伦理的价值困局

娃哈哈的商业伦理无疑被大众认可了,但好的商业伦理貌似并没有给它带来商业价值——好像很久已经不是饮用水或者某个细分市场的龙头的。

当然,我知道,将商业伦理与商业价值强行关联未必有道理,并且“好事不留名”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既然重视伦理就不该考虑回报问题),但价值困局确实该有答案——重视商业伦理,产业生态和员工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也会因此受益,但企业如果没有因此有哪怕对应的回报,恐怕商业伦理将成为企业家唱歌善舞的“镣铐”、企业的善行也无法持续;反过来,如果重视商业伦理就必然有至少对等的回报,那“商业伦理”就成了一种商品。

三、商业伦理的践行策略

如果商业伦理跟商业回报没有必然联系,社会也许就会少了一份美好,该怎么办呢?中和企略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1、高调传播策略:联想到鸿星尔克,我还是建议——尽管这么说很庸俗——娃哈哈高调一些,将自己的商业伦理观、商业伦理行为做一些传播。

2、圈层策略:重伦理,从守法经营开始,然后再谈伦理的其他群体;重伦理,先从内部员工开始,然后再谈伦理的其他群体——做不到员工优先,对其他利益相关方(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好像不太可能是出自内心的伦理。

3、伦理品牌化策略:虽然不能量化,但伦理一定可以关联品牌形象、甚至品牌价值。企业重视伦理,当然要与品牌管理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形成若干有自身特点的伦理品牌矩阵,比如慈善伦理、员工伦理、家文化伦理等等。

4、文化融合策略:伦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要就企业与员工、与股东、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与社会公众、与生态环境……之间应当是什么样的关系做出清晰的回答。

四、写在最后

看到网上的消息,这些天娃哈哈销量暴增500%、企业改用娃哈哈作为招待用水、夫妻店小型商超力挺娃哈哈……用善意回报善意,很是感动,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