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家和正水是西沟乡龙家村的两个自然村。

几年前这两个村还是独立的行政村,2020年平顺县根据有关精神将两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对外称为龙家村。

其实在几十年前,龙家和正水就是一个村,不过那时候对外不叫龙家村,而是叫申家坪村。

民国时期,龙家和正水都是申家坪编村的附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生产队时期,龙家和正水是申家坪生产大队(行政村)的生产小队(自然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之后,龙家和正水从申家坪生产大队(行政村)独立出来,成为了龙家生产大队(行政村)和正村生产大队(行政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文章好几段了,你可能发现我写错了村名,和龙家合并的是正村,不是正水,算你看得仔细,恭喜你,答对了。我写成正水,是故意为之,不过也有他的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正村原来就叫正水村,现在东南山区六十岁以上的老百姓都还记得这个名字,甚至有些老人还在这么叫。至于是在什么时间正水村少了个“水”字变成了正村,还真是个迷,连村里老百姓也众说不一。

对于龙家、正村,就像熟悉的陌生人。准确地说,从1983年开始至今,上学,回家,上学;上班,回家,上班;坐车,开车。这些年不知道从龙家和正村经过了多少次,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龙家和正村,两个小山村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平顺县城到龙溪镇,再到东南山区玉峡关镇的公路必经之地,而这也正是从我家到平顺县城和平顺县城到我家的必经之路。

原来的龙家被一条干河滩分成了东西两边,村子在河滩两边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各有几十户。正村的村民都集中在河滩西边的山坡上,紧紧凑凑几十户。

近些年,正村也陆陆续续有几户老百姓把房子建在了河滩东边的山坡上。龙家在河滩的东半边填土造地,新建的一排排民居也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事儿,搁在几十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条河滩就是平顺县著名的“百里滩”上游段。上世纪前半叶,平顺县的百里滩沿岸流行一段民谣:提起百里滩,叫人好心酸;缺雨旱个死,雨大不见籽;七月玉茭黄,一河冲个光。

早以前,从龙镇河沟、东郊河沟、井则峧河沟出来的洪水在正村西边汇合,一泻而下,巨浪滔天,就是龙王庙也照冲不误。而正村和龙家的老百姓一方面怕洪水来,一方面却又严重缺水,盼有水吃。

龙家村名里有龙,正(水)村名里有水。水不在深,有龙之灵。龙住在水里,管下雨。但是历史上的龙家和正村都缺水,缺的严重,当然这也是平顺县东南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水,对于龙家和正村都是个问题。春天里吃旱水,大人小孩挑担端盆排队到十几里外的东郊村深沟里去等水。夏天里发大水,河滩里皮毛不存,谁还敢盖房造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平顺县大力改造百里滩,山上植树造林,沟里砸谷坊,建水库,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区、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百里滩摇身一变成了米粮川。

人畜吃水问题也一直在努力解决,从提倡打旱井存水,到从浊漳河提水。直到2022年,八道水提水工程完工,龙家和正村全部接通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扭,哗啦啦的水流进了锅里,百年梦想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家和正村的外貌一直在心里,印象中也知道龙家是姓龙的比较多,正村是姓张的比较多,村里其余情况就啥也不清楚了。看似非常熟悉,却是陌生的要命。

坐车或开车,走在这条路上,根本不用往车窗外看,就知道龙家到了、正村到了。但是,在龙家或者正村下车,到村中踏足哪怕一分钟,却从来没有。直到甲辰龙年的正月十五下午,上元节,专程到龙家寻“龙”。

刚停下车,在龙家村委院子里就听得一阵热烈欢快的广场舞音乐,一伙妇女们正在村里圣母庙前广场上盛装跳舞。这伙妇女中有龙家的,也有正村的,常在一起跳跳舞,锻炼锻炼身体,看来两村合并也很有群众基础。

龙家村曾有古庙一座,奈何古庙早毁,连供奉的是什么神仙都没传下来,只留下一座庙里的古戏台,可以看得出是清代结构。前几年,村民自发组织集资在原址上建起了仿古庙宇一座,起名圣母庙。

庙前原来是个小土坡,村民们自发改造成了一个小广场,闲暇时间有个娱乐活动的场所。

龙家村共有169户,519人,其中龙家120户左右,龙姓占绝大多数;正村40户左右,张姓占绝大多数。

龙家仅有一家李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龙家当小学老师落户到了本村,然后开枝散叶;一家杨姓本是龙家的外甥,机缘巧合来到龙家落户。正村除张姓外只有一户何姓,也是后来迁入的。

龙家的“龙”和正村的“张”来自哪里呢?

村民说听老人讲是来自洪洞县,大约不是真实情况。明洪武年间,泽潞两州百姓被朝廷下令往河南河北迁移,何来洪洞县往潞州迁移。村民讲洪岭村的龙姓是由龙家迁移去的,这个可能倒是真的。

龙姓走出龙家村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南下老干部龙德义,1921年7月出生,与党同龄。

1937年,日寇来侵,放羊孩龙德义奋起抗日参加了武工队,1938年1月入党。1947年调往山东,1949年随军南下贵州,被任命为黔东南旧州第一任区委书记。

然后,龙德义把一生都奉献在了黔东南,家乡只是他心中的默念。1983年离休后,还担任起了黔东南州关心下一代协会副主席,解决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困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实事。

正村的故事在于村名变迁,正水村是什么时间悄咪咪地变成了正村。你猜村民是怎么说的?

村民说,正水就一直是正水,八十年代初从申家坪分出来独立成为大队时,去县里刻公章,结果公章少刻了一个水字,大队支书怕多花钱,就将错就错了。

故事有点荒诞不经,行政村名不可能如此随心所欲,就当是餐后闲话。

1947年3月14日《人民日报》第2版上有一篇报道:《用算账打通思想解决具体困难,平顺纺织普遍开展》。文中出现了“正水村”:

平顺各地以具体算账方法打通思想与解决技术工具问题,纺织运动已普遍开展起来。 ……二区正水村群众说: “种六亩地不够三个人换季,纺织利大。 ”

1961年7月,中共平顺县委、平顺县人委编辑印刷了一套《平顺资料汇集》(上、中、下),书中插有《平顺县行政区划图》一张,在图上可见时“正水村”写作“郑村”,并非“正水村”,也不是“正村”。

由此可推断出,至少在1961年时,正水村已有“正村”的叫法。很有可能是印地图时,校对不力,错将“正村”印成了“郑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叫正水村还是正村,或者就直接叫龙家村,其实都无所谓,地方就是这个地方,人口就是这些人口,关键是党的富民政策好,龙家和正村都走上了富民大道。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委会命名正村为山西省卫生村。龙家和正村,村貌整洁卫生,村民团结一致,奔向共同富裕,是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新时代,新征程。龙家村交通便利,优势明显,500余人的小村庄,网上查得见的注册企业有种植养殖、休闲农家、餐饮住宿、光伏电站、装潢建筑等七八家。

龙年行好运,祝福龙家更辉煌!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