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第5大生命体征。如果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就称慢性疼痛,是有关组织损伤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从统计资料来看,咱们同胞中的慢性疼痛发生率,正在高速增长,超过3亿人患慢性疼痛。45岁至65岁的人群中,慢性疼痛发生率约为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性疼痛,会带来情绪变化和其他隐患,比如,20%至50%的慢性疼痛者,同时具有抑郁症状,25%存在睡眠障碍。相关研究发现,精神障碍者中,头痛的患病率达64%,而在健康人群中只有48%。此外,几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如肌肉疼痛、胃痛、胸痛等,在精神障碍中的发生率率分别为53%、51%、46%,但在健康人群中则低得多,分别为27%、20%、14%。疼痛与抑郁,以及其他精神障碍,结伴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1组区域,在休息时,比在执行动作时更活跃,这种状态称大脑默认模式,而慢性疼痛,会变成1种自发的感知,大脑在缺乏明确的输入或输入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大脑活动。疼痛,会让大脑受累。此外,负责情感活动的大脑额叶,尤其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慢性疼痛中,出现灰质密度降低,同时,加上疼痛感觉系统的激活,会使持续疼痛的感知被增强,起到疼痛放大器的作用。就是说,慢性疼痛与大脑活动变化的特定模式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的研究则发现,85%的慢性疼痛者,同时患有抑郁症,而超过60%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会产生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而且,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抑郁和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就是说,情绪状态越差,疼痛越持续且越严重。研究还发现,慢性疼痛和抑郁,具有一定的基因重叠,并且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慢性疼痛与抑郁,在脑区改变、免疫炎症、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存在着相近或类似的病理生理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肠道微生物群,是当时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种理论认为,咱们机体的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从而构成肠道菌群,其中所含的基因总数,是人类自身基因组的100倍,而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这种复杂的调控机制,称脑肠轴。大脑可以通过信号通路,影响肠道菌的构成,而肠道菌群状态,也会影响大脑发育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会通过脑肠轴,整合神经、激素、免疫信号,影响疼痛的产生及其变化,也会导致止痛药物的耐药性产生。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何肠道菌群会影响情绪,以及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引起炎症性疼痛,降低疼痛阈值,增强疼痛反应,也会导致抑郁等情绪变化。比如,链球菌与骨关节炎疼痛相关;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会引起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导致纤维肌痛;肠道菌群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参与神经和免疫调节,影响胃肠道敏感性和疼痛刺激信号反应。通过摄入益生菌,或者进行粪便移植,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改善疼痛及情绪状态。比如,摄入嗜酸性乳杆菌,能够减轻功能性腹痛;鼠李糖杆菌,能够减轻内脏疼痛;益生菌,可以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益生菌,还可以提供化学物质资源,为缓解抑郁症状提供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按照相关的标准,可供食用的益生菌,共计24种,主要是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鼠李糖杆菌等,属于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珓,具有正面效应的活性微生物。需要提醒的是,益生菌与酸奶之间不能划等号,因为,酸奶制品中的益生菌活菌含量千差万别,为了健康而补充益生菌,应该仔细阅读成分表,并且留意存放条件和保质期。看重成分,而不是口感,是补充益生菌助力缓解疼痛与改善情绪的关键。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郑重声明:1,你的健康,我的关注。坚持科学与人文视角,所有言论均有原始文献依据,欢迎指正,请勿瞎喷;2,不为任何机构或产品代言;3,拒绝一切商业用途的转载及盗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