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eek Insight

《 Geek Insight|智能电动汽车的 B 面》——探寻真实需求,揭开华丽伪装

《 Geek Insight|智能电动汽车的 B 面》由 GeekCar 极客汽车出品。在智能电动汽车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深入剖析行业背后的真实面貌,用专业的技术和确凿的事实,为您揭开智能电动车华丽外表下的「猫腻」。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各种配置和参数的内卷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在这股狂欢的浪潮中,哪些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哪些又只是厂商精心编织的华丽面具呢?

本专栏将带您一探究竟,关注智能电动汽车飞速发展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还原产品的真实价值。

「电动爹」——随着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从 500km 到 700km,甚至突破 1000km,这个词已经很少被大家提起了。直到一次长假来临,你们的「电动爹」又回来了。

春运+堵车+暴雪冻雨,平时通勤已经够用的续航又经历了一次考验:买时续航六七百公里,春运一开打对折;「第一批开电动爹回家的人后悔了」的词条,甚至一度冲上热搜头条。

有人说这是堵车问题,是冬天太冷,是车主没规划好充电路线,甚至说电动车就不该跑长途,一副受害者有罪的架势。然而,都是车主的锅么?

不少车主在闲着(堵着)的时候就发现不少疑问,比如:

能耗表与续航值永远对不齐账的「快乐表」;

永远不准的剩余里程,预估只能靠经验;

为什么车企都宣传给电池穿上了小棉袄,堵车不敢开空调,电量还是刷刷掉?

都 2024 年了,「电池虚标」这种严重的问题早已消灭在严格的监管下,但是藏在电动车续航里的猫腻一点儿也没少。

老猫腻

续航的「10086 种」测法

01

国标续航的「买家秀」和「卖家秀」

续航测试,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稍微了解点儿新能源汽车的人,可能都曾被 CLTC、NEDC 、 WLTC、EPA 等各种续航测试工况绕晕过。

简单来说,目前国内各家车企采用的 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续航。

「根据 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 1 部分:轻型汽车》规定,CLTC 续航里程的测试 试验室温度应设置为 23 ℃,允许偏差为±5 ℃。浸车区域温度应设置为 23 ℃,允许偏差为±3 ℃ ;测试 工况 的 最高车速 114km/h,平均车速 28.96km/h ;具体测试项目包括城市工况、郊区工况和高速工况,循环时间为 1800 秒 。」

理论上这是「更符合中国用户的行车习惯」的行驶工况,然而现实中,实验台这种「理想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复现的概率并不高,车上多坐一个人、气温低几度、开一会儿空调、跑一段高速,车的实际续航里程都要打折扣,更别说在春运假期这种长途、高速、拖家带口满载的情况下。

更何况,就算在国标规定的标准下,依然给出了试验误差的空间。根据GB/T 18386.1—2021规定,乘用车测试时试验室温度允许偏差为±5 ℃,车辆能耗和续航里程的结果误差为±2 %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是为了试验结果考虑,但也留下了合理的操作空间。有车企为了自己电量「实」一些,以±2 %误差的下限来申报续航;自然也就有车企,按照误差的上限来申报,让自己的数据更优化一点点。

02

穿上「小棉袄」,冬天的续航还打折?

无论是 CLTC、WLTC 还是 EPA 续航,只能作为买车时横向比较的参考,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共识。

大家甚至自学成才的总结了一个换算公式,比如:WLTP=90%NEDC,CLTC=105%NEDC,EAP=90%WLTP,实际续航=70%CLTC…… 实际续航全靠自己的经验估算。

但是,这个公式似乎仅供春夏季节参考,或者仅供南方的车主们参考,一到了冬季,续航的打折就成了迷。

最直接的例子,去年懂车帝进行的夏季和冬季续航评测中,夏测纯电动车续航达成率前十名在 70%左右,而冬测纯电动车续航达成率则降低到 50%左右。尽管对于懂车帝的续航评测,引来了余承东等人的质疑,但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整体大打折扣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这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特性有关。目前汽车采用的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直接的反映就是续航里程会减少 20%~40%。为了避免低温环境对动力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我们经常在车企的宣传中,看到「给电池穿上小棉袄」的说法,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在低温下为电池包加热、保温,避免低温衰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动力电池穿上「小棉袄」的热泵系统)

但是就算穿上「小棉袄」,不开空调,冬天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打折依然难以避免。

一方面,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采用 PTC 技术或者热泵技术,前者的原理类似于「热得快」,加热快但耗电量大;后者类似于空调制热,能耗相对低,但并不代表不耗电。而且,在热管理系统「小棉袄」的保护下,电池的低温衰减也只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不是完全消除。

(热泵系统原理)

小鹏和蔚来在官网上都给出了里程计算器,借助里程计算器我们能看到,在室外温度 0 摄氏度时,不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依然打折到 70%~75%。

(根据小鹏官网综合工况计算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0摄氏度的续航约打77折)

2023 年底《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中也规定,部分车型低温里程衰减率不超过 35%。

由此可见,尽管车企们将电池热管理技术描述的天花乱坠,但新能源汽车的低温里程衰减依然难以避免。

尽管如此,在前不久的长途测试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车企开始在仪表盘上增加一个「实际估计续航」,基本可以做到估计续航与实际续航的 1:1 预测。虽然低温衰减不可避免,但给用户一个准确、可信的预估续航,让消费者能够准确的规划充电,并无法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奔驰 EQE 和蔚来 EC7 上显示的实估里程)

小猫腻

续航长测背后的小猫腻

既然实验台上测出的理想续航「仅供参考」,那实际测试总靠得住了吧?答案是:还真不一定。

比如,去年广汽本田进行了本田雅阁参数图片)和皓影 ePHEV 满油满电 2000km 续航挑战。官方续航里程 1000km+的混动车型,是怎么实现 2000km 续航挑战的呢?

这其中有一半功劳归功于续航长测的路线制定:从海拔 3000m+的青海西宁,一路途径兰州、西安,最终到海拔不到 100m 的湖北宜昌,既经历空气稀薄、风阻低的高海拔地区,也能借助海拔的一路下坡,利用动能回收来反向充电,这才创造了 1000km+的续航开出 2000km 的「奇迹」。

(测试路线从海拔3000m+的西宁,到海拔低于100m的宜昌)

但是,如果试一下同一条路反方向测试,大概一半的路程就不得不开进加油站和充电站了。

在去年年底李斌带起的「CEO 直播续航长测」中,也有挑剔的网友吐槽,平均时速 90km/h 是在省电的车速范围跑。但这还算是日常驾驶时的常规操作,只要在高速 80~120km/h 的限速范围内,对用户依然有参考价值。

选择低风阻的高海拔地区,适宜的温度(25 ℃),相对节能的平均车速,冬测不开空调,甚至安排头车破风节能,这样的续航长测「小妙招」,除了能带来漂亮的数据,真的能给消费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么?

新猫腻

你的里程表「快乐」么?

当官方给出的续航里程「仅供参考」,续航打折板上钉钉时,车主们就得开始自己想办法来估算续航,规划出行路径。

这一估算,就发现了新问题:表显能耗、实际续航和电量三方对不上账;乐观的网友把这调侃称「快乐表」——至少数据看起来很快乐。

前不久,微博博主@苏黎世贝勒爷就发现自己的的极氪 007 表显能耗和电量估算出的续航与实际有出入,仪表盘显示的能耗并非常规的综合能耗,而是「动态能耗」,也就是仅用于车辆驱动的能耗。

更早之前,理想也被发现,仪表盘显示的能耗值仅为「驱动能耗」,在实际占比约 60%~70%;至于空调、电池热管理、车内屏幕等娱乐系统的能耗,则在更深层级界面中显示。

不管能耗的名称怎么拆分,对于电池包里电量的消耗是不会因为文字游戏而隐藏的,日常通勤中不在意的 20%~30%续航,在春运这种长途出行时,就有可能打乱消费者的补能计划。

当然,这种文字游戏的「快乐表」操作稍微留心就能发现,还有另外一种更隐秘操作,从燃油车时代就由来已久。

根据《汽车用车速表》(GB15082-2008) 规定,为了驾驶安全,车速表指示车速不得低于实际车速,浮动误差符合一下公式:

也就是实际车速 100km/h 时,车厂可以将表显车速设置为 100~114km/h;实际车速 120km/h 时,表显车速可以达到 120~136km/h。这原本是为了驾驶安全、避免超速,但总有聪明人动脑筋。

已知常规情况下,我们用这个公式计算能耗:

百公里能耗=实际消耗的能量/实际行驶里程

这意味着,想要让能耗的数据漂亮,要么减少消耗的能量,要么增加行驶里程。那如果借助《汽车用车速表》规定的车速浮动误差,表显车速高一点、续航里程增加一点,相应的百公里能耗能是不是够得到优化呢?

这个燃油车时代的老把戏,也被一些延续到了新能源汽车上。对这些并不清楚的车主们,看着自家车跑不出发布会上的完美能耗,也只能在自己驾驶习惯上找原因,抱怨自己开车「费电」了。

当然,无论是把驱动能耗与低温能耗区分的快乐表,还是利用车速表浮动误差优化的快乐表,都需要车主的火眼金睛来辨别了。

最后

「续航」是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古老是因为从电动汽车面世伊始,近二十年来续航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新鲜是因为,当我们觉得电池技术的提升、800V 平台的应用、补能网络的升级已经逐渐解决了续航焦虑时,总会有一些新的文字游戏和新的玩法,让消费者再一次不经意间被续航困扰,甚至整个行业由于合理美化后的数据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

其实,对于动力电池低温衰减的特性、CLTC 续航的局限等客观技术的局限,大家并非不能接受;消费者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信的数字,而人为优化的数据和文字游戏之下的数字,难以让人信任。

本文作者:米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