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楚国派遣使臣王孙圉前往晋国。晋国执政的赵简子以傲慢的态度接待了他,不仅炫耀自己的奢华,还无礼地询问楚国的宝物白珩的情况。然而,王孙圉并没有因此而动怒,他以机智和冷静的态度回应了赵简子的问题。

王孙圉首先指出,楚国的真正宝贝并非珍宝,而是丰富的物产和杰出的人才。他解释说,这些人才是楚国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比之下,白珩虽然是一件美丽的玩物,但在楚国的眼中并不比这些人才更重要。

王孙圉的回答不仅巧妙地避开了赵简子的挑衅,还巧妙地表达了对楚国文化的自豪和对人才的尊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尊严,让赵简子意识到他对待楚国使臣的态度过于轻佻。

此外,王孙圉还借机暗中羞辱了赵简子一番。他暗示说,赵简子虽然拥有奢华的物品和权力,但在人格和道德上却远远不及楚国的人才。这一反击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展现了楚国的实力和自信,又让赵简子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无知。

王孙圉的回答不仅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冷静,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化的自豪。他的言辞既有力又得体,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从此以后,赵简子对楚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尊重和谨慎,而楚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勇气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王孙圉的机智和冷静不仅为楚国赢得了尊重,还为两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尊重他人,不要过于傲慢和轻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总之,王孙圉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道德力量的典范。他的言辞和行动不仅展现了楚国的文化底蕴和实力,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只有以智慧和勇气为基础,尊重他人、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重和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珩(hénɡ):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

【译文】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定公设宴款待,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问王孙圉说:“楚国白珩还保存着么?”回答说:“当然。”赵简子说:“它作为宝贝,有多大价值?”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

观射(yè)父:楚国大夫。倚相:楚国史官。薮(sǒu):大泽。云连徒洲:即云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