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题外话:

因琐事耽搁,“平顺百村我行我述”系列文章一停更竟然就是百天之久,惴惴然不可终日。好在春节前把事儿交差了,顿觉心里一空,重新开始走村。久违的平顺,我回来了。

值甲辰龙年,时兴寻“龙”,龙山、龙水、龙洞、龙庙,各种龙,我也凑个热闹,来寻找一下平顺县的“龙”村。

平顺县带“龙”字的行政村有四个:龙溪镇龙镇村、西沟乡龙家村、东寺头乡神龙湾村、虹梯关乡龙柏庵村。

龙镇村与神龙湾村已经分别在系列文章第28篇(;;)、第29篇(;;)写过,好坏就是他了,不再重复。

龙年寻“龙”,龙柏庵村和龙家村,作为“明”龙,首当其冲,将是2024年“平顺百村我行我述”第一、二篇。

其实,平顺县还有两个名字里带“龙”的村庄,只是在2020年合村并镇时,因村里人口较少,被合并到了其他行政村。

一个是原中五井乡龙峪沟村,后来和后庄村一起并入小赛村;另一个是原中五井乡二龙凹村,和后南头村、后排珩村,一起并到了中五井村。再后来,中五井乡也被撤销,整体并入到了青羊镇。

小赛村和中五井村,名字里没龙,却都有一个带龙字的自然村,作为“暗”龙,将是2024年“平顺百村我行我述”第三、四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了计划,行动起来,就好实现。

平顺,我又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正月初五,天气晴朗,长治东到虹梯关的高速一路畅通,正是走访“龙村”的好时节。

正月初五恰逢情人节,通天峡景区爆棚,人满为患。很多进不去通天峡景区的游客被分流到了虹霓古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几家春节期间正常营业的饭馆,生意一排火热,吃饭的人排起了长队。

很少人知道从虹霓村再往前走五六公里就会有一个绝佳的去处——国家传统村落龙柏庵古村,奇山秀水,怪石幽洞,天然无雕饰,惊险刺激风景好,最主要是人少。

龙柏庵村原来由龙柏庵、龙柏沟、垛磊辿、户宿、河坪辿、张家岩、大石盆、三圪节沟等8个自然庄组成,整体坐落在虹霓河南岸,老百姓房屋以南房和东、西房为主,朝阳的北房较少。

龙柏庵自然庄东边岭上有一座玉帝庙,端坐高台,一进小院坐北朝南,院内西北角原有一棵几人才能合抱的柏树,叶茂如盖,虬枝如龙,往来人等称其龙柏。在玉帝庙西井圪佬沟的断崖下有一座唐代尼姑庵遗址,据说古庵在明隆庆年间被山洪冲毁。

人们根据“龙柏”和“唐庵”两大古迹,把村庄叫成了“龙柏庵”村,这种说法口口相传了几百年,信其有就是了。

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有些自然村就慢慢地没人居住了,比如河坪辿、张家岩、大石盆、三圪节沟等自然村就完全没了村民居住,空留下了自然美景素面朝天。

现在村虽然仍以龙柏庵为名,但龙柏庵自然庄却因前些年高速路直接从村中通过,村民搬迁,只剩下了些未拆除的民居,或许在春种秋收时才有少量村民回来暂住,平时已烟火不再。

现在的龙柏庵村其实仅剩下垛磊辿、龙柏沟、户宿三个自然庄了,不过却多出了一个移民小区。

移民小区坐落在芣兰岩村东口,地是芣兰岩的,居住的全部是龙柏庵村的村民,或因高速路拆迁,或因地质灾害改造,或因国家政策扶贫解困,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坐北朝南,妥妥的阳光普照,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龙柏庵村移民小区为什么建在了芣兰岩村呢?一个原因是在龙柏庵村全境还真找不出这么一大块既背风朝阳还略略平整的地方,再一个就是两个村的历史渊源本来就很不一般。

龙柏庵村原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他的几个自然庄在生产队时期其实都是属于芣兰岩村管辖。1981年,农村试行包产到户,才从芣兰岩村分出,独立设置龙柏庵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从虹霓村顺着虹霓峡谷往东行驶三四公里就到了芣兰岩村,然后再往东行驶不到两公里,公路右侧峡谷上出现一座石拱桥,龙柏庵村就到了。

峡谷里流着的是虹霓河,她平常的神态并不宽大迅猛,倒像个小家碧玉的女子,清澈娴静,有一种淡然的美。横跨了虹霓河的这座石拱桥名为利民桥,是进入龙柏庵村的必经之路。

站在利民桥头往南岸看,龙柏庵村的垛磊辿自然庄就在虹霓河南岸的山崖上挂着,对,赭红色的石墙、石屋顶、石台阶就像挂在山崖上一般,随形就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垛磊辿”这几个字是我这样写的,原先大多写作“堕磊站”,甚至“堕落占”,我认为“堕”这个字意思是“掉下、坠落”,用到村庄名字里寓意不好,甚至“堕落”并用,更不好,也不符合村名本来的意思。

“垛磊辿”原来老百姓就是因为村民建房在山崖上,这里一户,那里一家,看起来就像葡萄架上的葡萄一样,一“提溜”一“提溜”的,用本地方言说出来发音就成了一“垛磊”一“垛磊”的,所以用“垛磊辿”寓意没差,也更合本意。

垛磊辿村民姓氏较杂,张、陈、桑等姓都有。村子头上原来就是山和天,前些年突然一条“巨龙”横空出世,就是被称为“晋豫通衢”的山西长治到河南安阳高速公路通过,车来车往,异常繁忙。

垛磊辿庄子下边修有一条窄窄的农村简易公路,沿公路继续前行可以到达龙柏沟、龙柏庵、户宿等自然庄,也可到达汉王寨、玉帝庙、老道岩、黄龙洞、黑龙洞、白龙洞、珍珠泉等自然风光秀美的景点。

随着这条简易公路前去寻找龙柏庵村的美,会发现,长安高速公路这条“巨龙”一会儿在头上,一会儿在脚下,一会儿在你左边,一会儿在你右边。如果把这景象浓缩成一幅画,龙柏庵村的几个自然村庄就像画中龙爪的分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异常漂亮。

龙柏沟自然庄在路右侧的一个小山凹里,二三十户人家,以刘姓为主。家户不多,但是泉水不少。进入沟里,两边山坡崖上尽是泉水涌出形成的冰挂。在深入一些的后山里,有闻名遐迩的珍珠泉,仅听名字就突然觉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镜像出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柏沟得名与龙柏庵一样因“龙柏”而起,但是“户宿”这样的村名却非常奇特少见。村上老人讲,最初来到“户宿”居住的人家有七户,稀稀拉拉分布在小山凹里,外人就把小山村就叫成了“户七”。后来把“户七”叫别了,就成了“户宿”。

关于“户七”的发音,可以在玉帝庙里一通明弘治十七年(1504)的石碑上发现“户漆村香老:郭宣、王子隆”的字样。“户七”“户漆”与现在的“户宿”,发音很相近,但是现在户宿却没有郭姓和王姓了。户宿村民有几十户,清一姓耿。

从户宿继续前行探寻,可以到达一个俗名“老道岩”的地方,万丈绝壁中间被人为开出了一道横缝,缝里凿出的洞穴是一个道士的修行地。老道岩也叫恒峰岩,我有个怀疑,是不是“恒峰岩”本来应该是“横缝岩”?

老道岩里遗留有一通明代石碑,记述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长子道士王道万在此地凿岩建院,历时十年乃成的经过。石床、石桌、石灶台,静静遗留已近五百年,道院下挖出的一口泉水井,长流不息,依旧可以使用。

老道岩风景绝美,却只有一条人行小道可以到达。上学时学过的一篇古文曾要求背诵,突然在脑海中涌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古人诚不欺焉!

龙柏庵村人迹罕至的天然溶洞还有至少却不限于三个,分别命名为黄龙洞、黑龙洞、白龙洞,洞洞皆与龙有关。

龙柏庵村,传说中还真与龙有不解之缘。

龙柏庵村的“莲花垴”,也叫“汉王寨”,传说与“真龙天子”刘秀有关。西汉时,王莽赶刘秀,刘秀逃到了龙柏庵村这处孤峰“莲花垴”上,筑寨防御,抵住了王莽的追击,所以“莲花垴”又被称为“汉王寨”。

西井圪佬沟的唐代尼姑庵遗址又与另一位“真龙天子”有关,还演绎出一个“龙生虎奶鹰搭棚”的传奇故事。

传说尼姑庵里住着一位尼姑,作梦怀孕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为了遮人耳目,扔到了河坪辿南圪佬沟。虹霓村海慧寺的明慧大师到林县化缘返回时路过此地,听到有小孩哭声,走近就看到了猛虎给孩子喂奶,老鹰展翅为他遮凉。

明慧大师见此孩子非凡人可比,就抱回海慧寺养了起来,教他习字练武,取名黄巢。在《全唐诗》中留下了黄巢的三首七言古诗,其中两首题菊花的诗,几乎人人会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年纪轻轻就野心尽露。后来黄巢招兵买马,推翻统治者,建立大齐国,当了四年皇帝。

龙这个物种,都只在传说中出现过,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龙柏庵村关于刘秀和黄巢这些“真龙天子”的传说,也都仅仅是民间故事而已,当不得真。

如果要说喧闹的长安高速路是一条载着村庄腾飞的龙,娴静的虹霓河是村庄的一条守护龙,倒是真正现实的存在。

高速通车以后,龙柏庵村距离高速进出口仅仅五六公里,村子出产的山货被便利的交通源源不断带到了山外,带到了全国各地,带向全世界;山脚下的虹霓河静静地蜿蜒盘曲绕着村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滋养着村庄千年万年。

跑古村的胡哥说相比起原来封闭的山村,高速一通,与世界接轨,把山村唤醒了。倒底是高速公路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还是高速公路将要把热闹的村庄彻底催眠,还很难说。

路通了,眼开了。山里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缤纷的世界。曾经热热闹闹的小村庄,只剩下些不远离开的老人,山里更静了。

脚下的路好走了,获取信息的通道更广,年轻的村民视野越过千山万水,脚步也遍及了五湖四海。肉身和灵魂,总会在不经意间摩擦。当阅遍山河,更觉家乡值得。

春节这几天,静静的龙柏沟里却不时传出儿童们欢快的嬉闹声。原来一家村民散布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的儿女们相约回来过年了,携家带口,十大几口人把一个小院子里占得满满当当。

定居在河南安阳的,定居在河北廊坊的,最近的在长治市上党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春节期间,兄弟姐妹,姑嫂连襟,口音各异,幸福却无二致。肉身和灵魂,难得的一次统一。

龙柏庵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有见识的乡村领导和能人,利用龙柏庵段虹霓河谷的宽阔平缓,打造了“太行越野基地”“山楂树下露营基地”,丰富了龙柏庵村的旅游资源,扩大了龙柏庵村的知名度,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

从虹霓峡下高速,沿虹霓河谷再往东多走五公里,就是一个特别的所在,国家级传统村落——龙柏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