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在稳定了周襄王的情绪后,决定向周襄王表明自己的诚意。他派使者向周襄王传达了他的请求,希望能够在死后使用隧葬。然而,周襄王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

使者回到晋国,向晋文公报告了周襄王的决定。晋文公虽然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或放弃。他知道,要想让周襄王同意他的请求,需要更进一步地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于是,晋文公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周襄王那里,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礼物和更谦卑的态度。他对周襄王说:“我们尊敬的君王,您的决定是我们晋国的最大荣幸。我们明白,隧葬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礼节,只有最尊贵的人才能够享受。我们晋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我们从来不敢忘记您的恩赐和庇护。我们希望您能够接受我们的请求,但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担忧,我们完全理解并尊重您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襄王听了晋文公的话,感到非常满意和感动。他意识到,晋文公是一个非常有礼貌和尊重他人的人,他的请求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荣誉,而是出于对周王室的尊重和感激。周襄王觉得,自己也应该表现出同样的尊重和感激。

于是,周襄王对晋文公的使者说:“告诉你们的君王,我接受他的请求。我相信他的诚意和尊重,我相信他的为人和他的国家。我愿意和他一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共同维护和平与繁荣。”

这个消息传回晋国,晋文公非常高兴和感激。他知道,这是他尊重和感激周襄王的结果,也是他以诚待人的结果。他决定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为人民谋福利,同时也更加尊重和感激周襄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和感激是相互的。当我们尊重和感激他人时,我们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以诚待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当我们真诚地对待他人时,我们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友谊,更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真诚、尊重和感激的态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充实和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郏(jiá):邑名,在今河南洛阳附近。隧:指墓道。甸服: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之内的人服侍天子。九御:即九嫔。神祇(qí):指天神和地神。

【译文】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地复位后,襄王赏文公田地作为酬劳,晋文公不接受,请求死后用天子的葬礼,挖掘隧道埋葬自己。襄王不同意,说:“过去我们的先王得到天下,划出方圆千里的土地叫做甸服,用它来供应上帝以及山川百神的祭祀,准备百姓万民的用度,以便对付不服从朝廷的人和不能预料的灾祸。另外还分别将土地分给了公、侯、伯、子、男,使他们各自安定,以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不至于遭受灾害,先王哪里还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呢?天子内官只有九嫔,外官也只有九等官员,只是足够供奉天地神明罢了,难道敢放纵耳目心腹的嗜好来扰乱法度?只有生前死后的衣物和用品的颜色花纹有所不同,用以表示是百姓的君长,表明贵贱等级罢了。其他方面,天子和大家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