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热辣滚烫》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但在口碑上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那么批评者为何要针对贾玲的诚意之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以为,不外乎三种可能性:

1.作品力有限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说,《热辣滚烫》无疑是成功的,但并代表其足够优秀。究其原因,大众在讨论这部影片时,基本上皆围绕着贾玲本人。换而言之,感动观众的人不是角色杜乐莹,而是演员贾玲,属于典型的演员大于角色。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贾玲瘦身100斤过于惊世骇俗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热辣滚烫》的剧本略显平庸,继而导致影片的作品力不足。对于理智型观众而言,的确有可能先将贾玲赋予的Buff剔除,然后再去审视影片,那么给出负面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营销舆论战

现在有这样一种论调,认为《热辣滚烫》遭遇差评源于动了某些人的奶酪,那么“某些人”究竟是谁呢?

答案很简单,同档期的竞争对手,回顾一下去年的春节档,由于有流量艺人的参演,最终演变成了互撕闹剧。今年虽然没有流量艺人挑大梁的影片,但流量的本质就是资本运作,一部电影的成败往往关系到多方利益,因此为了抢夺票房,营销舆论战自然不可避免。

这就好比国外的大选,在自吹自擂之余,还要不遗余力攻击其他候选人,甚至不惜抹黑对方。电影市场亦是如此,如果有人因网上的差评而不去观影《热辣滚烫》,那么就极有可能选择别的影片。

3.规则破坏者

站在观众的角度上,贾玲为了出演《热辣滚烫》瘦身100斤是励志、是敬业,表现出了最大限度的诚意。易位而处,想必在相当一部分艺人看来,贾玲此举无异于内卷,甚至威胁到了人家的立足之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理很简单,所有人都知道演员塑造角色务必要形神兼备,全方位贴近自己演绎的人物。然而当前的影视圈已然是艺人当道,对于艺人而言,无疑是人设大于角色、大于演技,哪怕为了维持人设而要求片方修改剧本也在所不惜,奢望这些人舍弃固有形象去贴近角色几乎无异于痴人说梦。

大环境如此,早已形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这个时候贾玲为出演《热辣滚烫》而瘦身100斤,并且赢得了赞誉之声,俨然成为了新的标杆儿。凡事就怕对比,日后一旦有人被曝出不愿意贴近角色,尤其是那些连头发都舍不得剪的流量艺人,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口诛笔伐。既然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经,那么人家肯定要示威一下,必然会对贾玲以及《热辣滚烫》颇有微词。

结语

至于《热辣滚烫》究竟值不值得看,个人的建议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好评或差评所左右,毕竟每个人的审美不尽相同。电影终究只是主创的认知载体,做不到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求,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批评才能有进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