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俪邓超曾在孩子面前抱头痛哭#的词条上了热搜。

微博上,各路网友讨论得火热。

一半人在好奇“他俩条件这么好,还有啥事值得抱头痛哭”,另一半则在震惊“当着孩子的面情绪崩溃,怎么敢的啊”。

毫无疑问,这后一波围观群众,身份多半是娃爹娃妈。

“自从当了妈,所有情绪都调成了静音”,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负面情绪,这似乎成了家长们心照不宣的“铁律”。

就连各路网红大V都仿佛拿捏住了家长们的“情绪命门”,一度把《情绪稳定的妈妈是一个家最大的风水》推成家长圈最热的爆文。

但今天,我们想给各位家长“松松绑”,告诉你——为人父母,你大可以拥有崩溃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GQ盛典的年度主题火出圈了,玩的正是网友们吆喝的一年的热梗——发疯

可是,没当过父母的网友们怎么会知道,带娃的每一天,我们的生活主题词都是这两个字。

说得再委婉一点,我们管它叫带娃日常里的“情绪崩溃”

抖音里就有这么一条视频合集:点赞20w,收藏7w+,数据高得吓人。

看了才知道,合集里记录的是宝妈带娃的各种崩溃瞬间,每个都真实到让人汗毛直立。

孩子在家画画,突发奇想地要妈妈把画贴在灯笼上,但因为没有背胶,画根本粘不上去。

妈妈耐着性子跟女儿解释,一遍、两遍、三遍…但孩子听不进去不说,还站在妈妈耳边一下子崩溃大哭起来。

而让人崩溃的还不止是“我偏要”的固执孩子,还有牺牲宝贵休息时间却得不到理解的委屈。

晚上十点,因为流感发起高烧的妈妈在床上边哄孩子边崩溃:

“谁把我孩子抱走让我躺一会儿吧,我发烧还得看孩子,每一次我发着烧还得看着孩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让人心痛的是,近20条视频里,几乎每条都有相似的场景——崩溃的妈妈、大哭的孩子,以及视频结尾妈妈们无奈抱起孩子,边哭边流泪的画面。

你看,就算委屈、生气,到最后父母们还是要收起自己的情绪,先以孩子为先。

“孩子小,不懂事,看见大人情绪崩溃会被吓到的。”

“都当爸妈了,怎么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你也不想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吧。”

于是,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仅剩的情绪模式只剩下了一种——“温柔坚定”。

但,情绪崩溃就真的是父母们最不能触碰的“铁律”吗?

并不。

记得武志红老师曾在文章里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父母们的愤怒情绪就像是重感冒,是一个周期性复发的麻烦。

情绪崩溃也是如此。

有时候它会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出现,短暂却强烈。

冷静之后,我们会感到后悔、自责,怎么想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对不起孩子。

可是,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境,那些负面情绪还是会席卷而来,让我们无法自控地再次陷入循环。

就像其他所有情绪一样,和孩子相处时产生负面情绪其实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情绪“上头”,你很难因为对面坐着的是你的“亲骨肉”就成功将情绪戒断,更难用所谓“技巧”强行压制体内的委屈和怒气,

所以,比起压抑自己,我们更想要告诉你的是——停止苛责自己,正视发生在你身上的那份负面情绪,毕竟,只有先看见自己,才是改变的开始。

被你刻意隐藏的情绪孩子都懂

鼓励父母们“允许自己情绪崩溃”,第二个原因是情绪忍耐的后果并不亚于情感爆发。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曾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说,自己从小到大和最怕的就是妈妈沉默。

“高中那段时间,不管家里发生了什么,妈妈总是瞒着我。”

在家里又跟爸爸闹别扭了,不吭声。

工作上遇到了什么不顺,她也不说。

可嘴上不说,但那段时间呆在她身边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气压低得吓人”。

所以你看,那些在短时间内转移了的负面情绪其实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而对于这一点,但凡稍微敏感一些的孩子,都是有感觉的。

说回这位读者的妈妈,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贴心地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在女儿面前强行中断了自己的情感连接。但下意识的行为反常还是暴露了她的负面情绪。

比如,原本总爱在家里跟孩子开玩笑的她忽然变得不爱说话了。

面对孩子的一些“话痨”表现,妈妈开始莫名其妙的感觉很烦,不想搭理女儿,每次都是敷衍几句了事。

类似这种情形,看似没有对孩子造成情绪攻击,但却同样会让ta们感觉难受且困惑——明明感觉了到爸爸/妈妈的不快,但却不清楚他们“为何会这样”

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找不到原因变得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让父母不开心,这样反而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最重要是,父母的情绪忍耐力也是有限的。

不管怎么忍耐,总有一个临界点会让他们忍不住爆发,而且压抑得越久,爆发的力度也就越强,对孩子的冲击和伤害就越大。

更何况孩子的感知力要远比你想象中更加敏锐,很多你以为他不懂的情绪,其实他早就察觉到了。

在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和儿子许子言就是这样。

得知丈夫出轨之后,顾佳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儿子。跟丈夫对谈,她会把孩子细心托付给闺蜜,不让孩子卷入父母的情感纠纷中。

决定离婚,她也始终坚强隐忍,在孩子面前不表露半点情绪。

可就算这样,子言还是察觉到了妈妈的“不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早上,他悄悄趴到妈妈床边,小心翼翼地问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

“妈妈,你和爸爸是不是要离婚了”。

“如果你和爸爸离婚的话,我就选爸爸。妈妈最喜欢我了,如果我选爸爸的话,妈妈就舍不得离开我们了。”

很多年前,作家六六曾在《王贵与安娜》这本书里如此形容孩子敏锐的感知能力,她说:

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变化,简直像风湿病人对天气的变化一样敏感。

作为父母,我们都不是专业演员,无论如何掩饰情绪,细腻又敏感的孩子总能很快发现就破绽。

因此,与其刻意隐瞒,还不如光明正大的承认情绪,告诉孩子“是的,妈妈/爸爸现在很难过,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吗”。

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需要学习

鼓励父母允许自己崩溃,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会处理负面情绪本就是孩子的一项必备技能。

说回文章开头的那条热搜。

对孙俪邓超夫妻抱头痛哭这件事,很多人的讨论点是“父母该不该在孩子面前哭”

但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很微小却特别值得称赞的细节——

孩子在看到爸爸妈妈情绪崩溃后,没有吓得躲在一边,也没有急着问父母“发生了什么”,而是默默递上纸巾,坐在一边静静等着父母把情绪宣泄完。

这样的举动看似微小,但恰恰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相当到位的。

安静坐在一边等,说明孩子看到并理解了父母当下的情绪状态。

默默递上纸巾,表示他们清楚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而这种教育成果,已经远超80%的父母。

学者班杜拉曾在阐述社会学习理论时指出,人的行为特别是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人们会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习得其他复杂行为,因此孩子们也会从父母的身上了解"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对父母来说,怎样表达情绪才是正确的呢?

① 学会使用“我信息”

当孩子闹脾气、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生气、愤怒,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却不能是指责或是训斥。

这时,我们可以试着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又在你耳边哭,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宝贝现在哭了,我看到了。但我觉得在别人耳边哭这件事让我觉得不被尊重而且很不舒服,如果你还是要哭的话,妈妈可能要先离开一会儿,等你不哭了我再回来。”

当你今天心情不佳,不太想去陪孩子读绘本,你可以这样说——

“我想跟宝贝请一天假,因为妈妈今天心情不太好,想自己呆一会儿,宝贝可以答应我的这个请求吗?”

要知道,当我们使用第一人称时,指责或是命令的语气都会更弱,更容易让孩子感觉我们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是平等的,孩子也就更容易理解我们此刻的情绪。

② 承认并理解负面情绪

有些时候,情绪“上头”很难自控,总是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释放负面情绪和攻击性。

但哪怕情绪已经爆发,我们依然可以妥善处理这份“情绪后果”。

首先,如果负面情绪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孩子造成的,我们可以诚恳的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

“妈妈/爸爸刚才生气或大哭不是因为你,是妈妈/爸爸今天工作得不太开心,遇到了有些糟糕的事,如果刚刚吓到你了,我向宝贝道歉。”

其次,我们应该向孩子讲清楚,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它并不可怕,因为偶尔发脾气或者大哭可能只是想要赶快把坏情绪都“赶出去”,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害怕。

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告诉孩子 “如果下次再有类似情况出现,宝贝可以在房间里先呆一会儿,等半个小时之后妈妈/爸爸平静些了再来给我一个拥抱。”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掌握了应对坏情绪的方法,才能不再对情绪释放感到害怕或是愧疚,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和父母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