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项目上的争执,团队内部无法沟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还是顶着某某团队这一个大集合的框架。但框架之下,明显地分成了三个子集。

子集一,是争执中的一方。当初为了推动他们的一些方案,在没有跟团队其他人商量的情况下,跟客户谈定了项目的方向。谈定之后,他们再把方案拿到会上公开,说是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此时给出再多的意见,也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瞒着团队,自己去谈。他们的答复很不以为然:没有瞒着;这是我们业务线的分内工作,不需要你们同意每一步,我们才能往外走;再说,当时太急了,假如当时不做决定,客户恐怕就要找上别人家了;为了大家好,为了团队业绩,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难道真的就急到这个程度,连当场打个电话回来,问一下都来不及?——当时事情太多太急,我们都在想尽办法说服客户,哪里有空档打电话?

中间涉及到各个环节的配合,不是你们答应了,事情就能做得到。你们就这样定下来,时间这么仓促,其他人工作没法协调。——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要是一条一条地跟你们确认,黄花菜都凉了。

他们没有说出来的一点,是方案本身的问题。正常执行下来,他们那一块是最大的获益者。芥菜树下看,除非他们肯主动分出来一部分,否则,团队里其他人跟着忙死忙活,按正常的工作分配,也没有多少回报。对此他们很清楚,因此一开始提出来的时候,也是带着语焉不详,试探了一下大家的口风。被一些同事挡回去之后,就细化方案直接开干了。

子集二,是争执中的另一方。因为子集一的不按理出牌,使得他们的工作陷入了很大的被动。人家已经谈好了,而且马上就要落实。这就需要从进行中的项目里,抽调出一些人手。毕竟是一个团队,能配合的还是会尽量配合。问题是,本来人手就很紧张,能干活的都抽走了,剩下这些项目怎么办?

前面的质问,主要也是来自子集二。前段时间听到一些风声,还想着不至于。等到在会上被通知,就已经很不爽了。事前完全被晾在一边,等到需要协调工作了,再当着所有人的面,迫使自己配合。想想又不是上下级关系,不过就是不同板块,各自分工。谁怕谁啊。你们不地道,我们干嘛一定要给面子。想要木已成舟?那就,不配合。

子集三,就是剩下来的人。他们的工作,跟这次风波关系不大。要调动人手,也动不了他们。道理上,他们是看不惯子集一那帮人。做出来的事情,确实有点不上规矩。但是吧,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大,也犯不着为谁出头。

就这么着,原本一个完整的团队,分成了三个毫无交集的子集。

要么不屑,要么不肯,要么不值,——总之,谁也不愿打破这个僵局。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