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委屈,只要身在其中,谁都躲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处理委屈,决定了我们接下来的职场道路。

是从这些委屈中,只得到了伤害?然后带着受害者心态,看谁都是伤害自己的人,看什么事情,都是别人有心针对,满心苦毒,说话做事总是忿忿不平,搞得自己更加委委屈屈?

还是从这些委屈中,找到成长和突破的契机?一面寻找被误解被指责的根本原因,一面跳出个人的感受,找到委屈背后,自己的确存在的短板,从而寻求改变突破。

我们当然知道,要是能从委屈中得到成长,肯定是更好。但问题就在于,委屈,是难以下咽的。别人受了委屈,要别人“忍耐,委屈一下”,有什么难的?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但事情临到了自己时,就仨字:“凭什么?”凭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凭什么叫我把委屈一口咽下去?

之所以感受到委屈,是因为现实和预期中的落差。不好,会委屈;不够好,也会委屈。觉得委屈,就希望有人站在我们一边,替自己伸张正义。而迟迟没看到有人站出来,说明该管这事儿的人,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我们的委屈。

因此,无怪乎有的职场人受到委屈之后,第一反应就要去告状。

找谁告状?更高处的,我们认可的第三方。有时候是分管的高层,有时候会直接找上老板。他们有更高的职责上的权威,来在工作中断定是非。或者说,“决定”是非。我们认为,他们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一定会替自己伸张正义。

但告状之后,不一定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受委屈的人想要的,大家对质,替你伸冤的剧本,很少会发生。多数时候,你会觉得,他们都在息事宁人和稀泥。有时会把涉及到的人叫到一起,问问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时候,只得到了几句安慰,拍拍你的肩膀说:“算了吧。”更有一些你本来寄予厚望的,正义的化身,会在你发出告状信息的瞬间,消失不见。

——这,找谁说理去?

告状不是不可以,但要会告状。毕竟是在职场,我们希望通过告状来获得的,往往不止于被人安慰,被人肯定的情绪价值,而是要有所改变。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借着“写状子”,理清思路。你希望能有人像青天大老爷一样,替你“作主”,自己总得先把状子写好吧?芥菜树下看,作为当事人,事情的直接参与者,来龙去脉总能理得出来。哪怕你只是单一视角,看得不够全,但只要拿出发生的事实,而不是个人的感受,就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整理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跟一开始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我们的想法和出发点,或许没问题。但实际执行出来的,我们的言行表达,很可能会让别人产生误解。假如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以为自己被针对了,觉得委屈。通过整理,本来就立得住脚的判断,也会得到确认。

说服了自己,再去找想要的正义。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