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熊逸老师解读的《资治通鉴.熊逸版》,已经出第三辑了。

第三辑共九本,从秦二世元年说起,到汉文帝期间汉朝的兴起结束,熊逸老师用260个问题为抓手,用审慎和豁达的历史观,解读总结了“秦亡汉兴”的原因和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人读书的人,对经典是望而生畏的,尤其是对《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经典史书。

但是,如果有人搭个梯子,又会有很多的想读的人,去通过老师、专家的解读书,去了解这些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的。

熊逸老师这几年专心致力于《资治通鉴》的解读,他在第三辑序言中说,对于“秦亡汉兴”的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自己是用一种审慎和豁达的态度,去进行思考和解读的。

为什么要“审慎与豁达的走进历史”呢?

熊逸说,他通过一本书和一个人而想到的这种探索历史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书是钱穆老先生的《庄老通辩》。这本书有一个结论是《老子》成篇晚于《庄子内篇》,但后来考古发现,这一结论并不成立。说明华夏古史“烟涛微茫信难求”,史料的局限性,需要我们用豁达的态度去对待。

一个人是名将李齐。李齐在秦亡汉兴的史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汉文帝一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原因是在那场著名的“巨鹿之战”中,李齐就在巨鹿城内,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是赵王歇的将领,他和赵王歇、张耳抵抗着几十万秦军,他的守城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期间发生过什么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却都因为史书记载的缺失而被历史遗忘……

所以,历史的魅力也许就在“审慎与豁达之间,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在文字与想象之间,在血脉与超然之间,在科学与诗性之间。”

秦朝为什么在秦二世手里灭亡了?

熊逸从《资治通鉴》以及其他资料里面,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胡亥的所做所为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秦二世继承了秦始皇的五大遗产。

这五大遗产分别是:1、广袤的版图;2、成熟的中央集权制;3、全面推行的发家治国理念;4、一套科层制官僚系统;5、大约十九个亲哥哥。

二、秦二世的统治有着系统性的风险。

秦国史无前例的郡县中央集权制统治制度,在版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系统性风险。

二世如果是个治国能手,就应该适当采用一些封建制,充分尊重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性。

三、二世的人生目标与国家目标的背离性,让赵高抓住了机会。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曾给赵高述说过他的人生理想:“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已经君临天下了,余生就只想吃喝玩乐,怎么开心怎么活。

不得不说,《资治通鉴》里面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基本都是抄《史记》的,熊逸在解读秦汉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不例外,与其说是解读《资治通鉴》,不如说也是在解读《史记》。

但是,《资治通鉴》最终目的是为帝王统治服务的,所以,熊逸在解读的时候,也更多的是站在政治的角度来解析,这样的解析,我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