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 周紫芝 《鹧鸪天》

或许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念念不忘的往事,和一个从不与人提及,但想起来就山呼海啸的人。

你们曾一起走过人生的一小段路,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是你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愿景。

在TA身上,你看到了美好,TA眼中的光,化解了你身上的戾气,让你能够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懂得了什么是尊重和包容。

遗憾的是,这世上有太多事会成为困扰,因为某种原因,你们没有办法走到最后,于是,TA就成了你此生的意难平。

现实会告诉你,多思无益,未来你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于是,这段回忆止于唇齿,掩于岁月,只是不经意想起的时候,内心依旧是那样的狂热。

后来,你又遇见了新的什么样的人,并和其中一个组成家庭,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你们各自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过着遗失了彼此的人生。

也许有时候你会想,人生就这样了吧,没有更多的悲伤,也不会有更大的欢喜,然而在某个雨夜,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心墙轰然而塌。

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有些人遇见了,就是一辈子的事。

这首《鹧鸪天》是周紫芝的代表作,我们无法得知他曾经历过什么,以至于笔下的相思缱绻如此悲凉。

但每每读到“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这句,就觉得这世间总是有人懂自己的,尽管这个人早已经在800多年前就故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史书中,关于周紫芝的记载很少。

他生在北宋,成长在南宋,为安徽宣城人,家境寒苦,一直想出人头地,因此格外努力读书。

然而在北宋末期,朝局动荡,若无家世背景,想要步入仕途并非易事,因此周紫芝两次试礼部贡举,皆以失败而告终。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掳走徽钦二帝,旋即北宋167年的历史宣告结束,靖康之耻永载史册。

这一年,康王赵构登基,为宋高宗,朝廷南迁后,急需人才,因此有诏,周紫芝上书自荐,可并未得到重视。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周紫芝再参加进士考,终于登科,但此时他已经61岁了,授枢密院编修,5年后迁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

公元1151年,70岁的周紫芝知兴国军,秩满后退居九江庐山。

虽然此时周紫芝已经年逾古稀,但仍想再进一步,故开始以诗文谄媚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更被四库馆臣斥为“老而无耻,贻玷汗青”。

公元1155年,周紫芝病逝,终年7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初成时,秦桧唯恐举兵北进有碍对金议和,因此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时滁州通判王之道力陈辱国非便,忤秦桧意,被谪南雄。

赴任离别宴上,周紫芝作《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相送,彦猷为王之道的字,此时周紫芝已经准备要参加进士考,由此可见,这一年的他还有文人风骨,并不畏惧秦桧。

在诗坛,周紫芝还与李之仪、葛立方,以及吕好问、吕本中父子交从甚密,而葛立方、吕本中都反秦桧,并因此遭到排挤。

这些迹象表明,周紫芝入暮年之前,尚有气节。

周紫芝诗词数量留存颇丰,超过2000余首,不乏佳作,且题材广泛。他的诗,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词风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之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周紫芝之词曾学晏几道,比如那首《鹧鸪天》就有晏几道之韵,另一首著名的《踏莎行》同样有小山之骨: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周紫芝的山水田园诗,同样也很有味道,如是《秋晚》: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

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馀光照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