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街头卖唱的流浪艺人,也是创作过殿堂级乐曲的音乐天才。他虽被誉为音乐天才,一生却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或许不幸总能催生出伟大的艺术,他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人心魄的乐曲之一,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下里巴人的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叫阿炳,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民间流浪艺人,他的乐曲惊心动魄,但远没有他的人生来得惊心动魄,坎坷曲折。他一生跌宕曲折,最后在绝望之中死去。如今在听他的《二泉映月》,或许还能从中再次听见他的挣扎与绝望。

阿炳——众说纷纭的民间天才音乐家

阿炳是谁?作为一个颇负盛名的民间传奇音乐家,阿炳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演绎出不同的版本,他的《二泉映月》几乎可以称得上一个被封神的曲子。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评价说:“二泉映月这种音乐只配得上跪着听。”如此之高的评价留给了一个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却没有人觉得不妥,或许从《二泉映月》流淌于人世间的那一天起,这位天才的音乐家注定就会载入史册。

阿炳处在中国最风雨飘摇之时,1933年,敌军侵占了他的故乡无锡,眼盲他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四处流浪,敌军把他捉出去为他们演出,但是他誓死不从。

阿炳的一生经历了战乱,疾病,被命运折磨的只剩一副残躯,他只能流浪,但依旧保留着他的骨气,虽然沦为了街头卖艺者,但只靠卖唱维持生活,从不对人低头乞讨,听者随意给取报酬,他从不计较多少。

民国28年,阿炳深感于一生的悲惨遭遇,那一夜月凉如水,他静静地坐在窗前所忽视的了悟到了什么,创作出了惊世之作《二泉映月》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千里迢迢的奔赴了无锡,他们是阿炳乐曲真正的伯乐,那是1950年的夏天,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和曹安来到无锡收集民间音乐,阿炳的音乐被录下来,流穿到了全国各地。

阿炳迅速火遍全国,中国各地关于他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一位草根艺人,用音乐感染了无数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无论是在各种版本的传说,或者是在相关的文学作品,甚至是后来为阿炳为原型的影视作品之中,都将阿炳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命运的,勇于反抗敌军的,清高正直的,中国贝多芬式的音乐天才,似乎有因为他塑造一个高大诠释的英雄形象。

毕竟,一首享誉中国,甚至享誉全球的乐曲背后,总要有一个美好的正直的温暖的故事。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真正的阿炳真的如同那些文学作品或者是后来的影视作品之中塑造的那样吗?

放纵之后的悲惨人生,绝望后陨落的天才

如果有人真正的去了解过阿炳的一生,或许得到的信息会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听了他真正的故事之后,很多人会大跌眼镜。

1893年8月17日,一个孩子出生在无锡的一个道观的旁边,他的母亲是个叫做吴阿芬的寡妇,他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三岁时他的母亲忍不住外人的鄙夷的目光跳井自杀,那年他还什么都不懂,就失去了母亲,为了生存,他只好到附近的道观雷尊殿做了小道士。

他认了雷尊殿的华清道士为师父,华清道士是一个二胡高手,精心教授阿炳二胡技巧,然而孩子本来就是顽劣的,年幼的阿炳虽然音乐天赋极高,再加上在师父的逼迫下刻苦练习,很快就掌握了诀窍,被人尊称为“小天师”,等到阿炳长到20岁时,华清道士去世了。

华清道士在去世之前告诉了阿炳一个秘密,那时候的阿炳,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日思夜想的父亲,就是眼前这个即将死去的,他叫了20多年师傅的人,他甚至几度陷入崩溃。

1918年,阿炳的父亲去世之后,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或许是父亲就是师父的打击让他崩溃,或许是从此成为孤家寡人,让他感到迷茫,或许是应了那句古话,男人有钱就变坏,也或许是交友不慎,个种原因,众说纷纭,谁也不敢定论。

反正是从那以后,阿炳开始吸食鸦片和嫖妓,放荡肆意的生活,让他的身体彻底地垮了,他患上了梅毒,后来眼睛又出了毛病最后导致双目失明,没有办法参加法事活动,他被赶出了雷尊殿,只能靠街头卖艺为生。

战争胜利后,曾一度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了,再加上他的肺病发作,整日卧床吐血,只能在家中以修理胡琴为业,日子过得很是心酸,他甚至一度陷入了绝望之中,准备一死了之。

1950年夏天,在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之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弱,9月25日他应邀登台演出,那是阿炳一生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正式公开演出,获得了满堂彩,然而,1950年12月4日,阿炳就病逝了,享年57岁。

他一生坎坷,命运悲惨,也没有收什么徒弟,最后带着他的一生绝学,被埋葬在了黄土里。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自我放纵的悲剧。《二泉映月》诉尽世间凉薄,而他,也只能在凉薄与绝望之中死去,与他一同死去的还有他曲子里的月光。

《二泉映月》——阿炳跌宕人生的月光

阿炳的曲子享誉中外,很多学音乐的人都试图模仿演奏,但却没有人能演奏出阿炳曲子里那种平静的悲凉,淡泊的深刻的哀伤,根据陆文夫先生的考证,阿炳的演奏从来凭的不是乐谱而是天赋,甚至同一首曲子在他的手下会有不同的演奏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阿炳的一生创作了无数乐曲,但是真正被流传下来的只有那么几首,两位先生在录完作品之后磁带不够了,准备第2年再来,然而他们没有等到第2年,阿炳就死了,或者如同他的妻子崔弟所说的那样,他是自杀了。

《二泉映月》其实就是阿炳的一生,因为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经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以他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和风格,以他独有的民族热情,创造一个深邃清冷的意见,表达一种深刻悲哀的情感,展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荣获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1985年曾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11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这证明这首曲子不仅仅具有民族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世界意义。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应该是有几分道理的。

有人说阿炳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自述式的悲歌,摆脱了赏玩的形态,上升为一种有我同在的共鸣感。其实说到底,二泉映月就是阿炳跌宕人生的月光,一个人在经历堕落,痛苦,绝望,挣扎,徘徊,眼盲之后才真正的看清这个世间的一切,生命彻底归于平静,而这样的平静里又带着巨大的悲凉与期望,这就是阿炳的一生,一个艺术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