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虽然是六大古都之一,但她被称为“杭州”的历史,并不算悠久。

杭州作为聚居地,当然历史足够悠久,良渚文化就在边上,可以往前再推5000年。 江南好地方嘛!全球也就那么两三个地方最适合人类聚居。 本文只是讨论杭州被称为“杭州”这件事。

春秋时期,杭州这块地方,夹在名城绍兴与湖州之间,处境比较尴尬,没存在感。

那时杭州主城区这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估计连个名字也没有。

只有一座山有名字,叫吴山,像现在的孤山一样,孤零零的。

当时的吴山,属于吴国,起到了领地标识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地势稍高的西湖群山,开始有了上千人口聚集,已达到郡县规模,秦取名“钱唐县”。

石人岭下有一块碑,上写“钱源探古”,人口在这一带繁衍生活,当年的县城就在今天的“法云古村”这一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要去绍兴祭祀大禹,路过钱塘县,在宝石山上岸,把船缆在这块石头上。

这块石头叫缆船石,又叫大佛头,是一块见过大世面的石头。

当时的西湖与钱塘江连成一片,江面辽阔,东北风激起惊涛骇浪,让秦始皇惊恐万分。

只好打算先徒步往西走,找一个狭窄一点地方过钱塘江。

在老和山那边,有个亭子叫秦望亭,传说当年秦始皇徒步到这,远远地看西湖,与钱塘江连成一片,浩瀚缥缈。

我们现在从这里也能看到西湖,不过风平浪静,像一面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过了许多许多年,这中间经历了西汉和东汉。

钱塘江与西湖也慢慢地分离了,中间隆起了滩涂,吴山也越来越像一座山。

东汉的时候,有位叫华信的七品芝麻官,在吴山与孤山之间,筑了一道堤坝,彻底地把西湖与钱塘江分离了。

这样一来,作为杭州的标志——西湖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你们看,其实西湖的历史也不长啊,当时还不叫西湖,叫钱唐湖;西湖的叫法,直到唐以后才慢慢出现。(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就全部叫西湖了)

再后来历史的脚步来到了六朝,北方兵荒马乱的,四分五裂。钱唐县倒是一直比较宁静,大量人口南迁,钱唐的人口得以迅速增长。

西湖边因而多了许多来自北方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绝代佳人苏小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期。

到了隋朝,隋文帝这个北方来的强人,在开皇九年,统一中国。

当时他要想打败,控制江南豪族,得采取分化瓦解措施。 把很多郡啊县啊合并,或者异地搬迁。比如他废了吴兴郡,其北部划归吴郡,南部划归余杭郡;原来的江南大郡,就这么废了,显然是有防范江南地方势力的考虑。

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把钱唐郡改名为杭州。

今年是2023年,减去589年,是1434年。也就是说,“杭州”这个大名,在人世间已经存在了1434年了。

当时的杭州下面管六个县:钱唐,余杭,于潜,富阳,盐官,武康。州城暂时暂时定在余杭。

当时,江南地方势力当然是不服的,两年后,江南大部分地区叛乱了。

这时候杨素来了,杨素在开皇十一年的时候,开始建筑杭州的州城。

我们初步推测,杨素开筑杭州城的具体时间,极可能是在其扫定浙西,准备进攻越州之前。他把杭州的都城迁移到柳浦西这边,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柳浦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柳浦恰好是钱塘江上的一个港口,要向浙东进军,必然是得在柳浦渡江的。

杨素所筑的杭州城,周回有三十六里九十步,规模巨大。这个大城很可能是杨素用来驻军和贮存后勤物资所用的。毕竟打越州不容易啊,杨素估计想打持久战了。

但没想到,后来,杨素很快就把江南叛乱平定了。

隋朝就顺势进一步经营杭州,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杭州成了全国南北交通的枢纽。

之后南北交融,顺风顺水,进而成了东南第一大州,甚至一度成了南宋的都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在别处,行摄天地,纷繁世界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