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从舞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获悉,河南省舞钢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调查队在该市支鼓山南坡林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首次在林区发现一种罕见的体型较大、色泽艳丽的白带螯蛱蝶昆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白带螯蛱蝶昆虫 葛岩红摄

为了发挥科普专家、优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支撑作用,由舞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协、市林业局组织抽调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平顶山市拔尖人才万少侠,市林场高级工程师雷超群、工程师杨黎慧,市优秀人才葛岩红、陈向阳等人,组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调查队,对该市辖区内自然生态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于7月中旬—10月上旬多次对该市南部山区自然生态林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8月26日上午11时,调查队途经海拔350米的支鼓山南坡林区时,在香樟树冠上发现飞舞着一种体型较大、色彩斑斓奇特的蝴蝶,经省首席科普专家万少侠鉴定,确定为白带螯蛱蝶昆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白带螯蛱蝶成虫 葛岩红摄

白带螯蛱蝶成虫,平均体长3.4厘米,展翅8.5厘米,触角黑色,复眼紫褐色,翅面红褐色或黄褐色,反面棕褐色,前翅正面白色宽带伸到前缘,外侧多一列白色点;后翅中域前半部有白色宽带,后翅的外侧有斑纹小黑点。成虫羽化后,先静止在蛹壳或附近枝叶上,以吸吮流汁,补充营养。飞舞活动时间在9--17时,以中午前后活动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白带螯蛱蝶成虫 葛岩红摄

10月6日上午12时,调查队在同一林区又发现白带螯蛱蝶幼虫,该幼虫体色深绿,体长3.2厘米,背部有一圆形斑块呈褐色。头深绿色,宽8毫米,其头部有一桂冠,形成不同方向的4个“椅角”,角突为黄绿色,长8.5毫米,看上去与传说中的龙头很相似,被称之为“小青龙”。幼虫腹足黄绿色,趾钩单序中带,且腹足及臀足趾钩较小。初龄幼虫有吐丝习性,静止时常以5对腹足着地,全体呈“s”形态。幼虫孵化后停在叶尖端,昼夜均可取食,啃食叶片边缘,使其成缺刻状。幼虫除在取食期间,其余时间均在叶片正面栖息,通常叶面颜色与虫体色相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白带螯蛱蝶幼虫 葛岩红摄

高级工程师万少侠介绍:“在当地首次发现白带螯蛱蝶昆虫,实属罕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森林自然生态环境。说明自然生态林保护区内植被丰富,气候温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白带螯蛱蝶是鳞翅目蛱蝶科螯蛱蝶属,属于无脊椎动物,具有种类多、繁殖快等特点,相对于脊椎动物类群来说,新物种被发现的概率更大。若发现此虫较多,对植物造成一定危害时,就应采取防控措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带螯蛱蝶幼虫正在驻食叶片 葛岩红摄

据了解,该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等省,主要取食在香樟、油樟、浙江樟等树种上。舞钢市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山区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植被丰富,作为河南省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截至目前,已调查发现有野生林木植物180多种、昆虫376种、野生动物50多种。(葛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