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官方都挺调皮,发布政策总是选在假期前,下班后。官宣认房不认贷后,第一个周末,市场也变得非常活跃。线下中介们,还有房产自媒体们都开始集体嗨起来了。
然后就有很多人说,上海楼市之后会起飞吗?是否能回到2015年大X前夜?

这个,很明确说不可能。买房即涨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在政策没放开之前,就已经是从普涨行情过渡到分化行情;政策出来之后,买房的难度只会变得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篇文章来和大家盘点下。

01

好房更稀缺

首先说的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六边形战士”,即次新房龄、学区、三房+、中高区、车位、中环六要素,这几个要素都是“保值”的综合选择。这样的好产品,放在整个上海并不多,可以说产品是极为稀缺的;在过去几个月,上海楼市行情惨淡的时候,这些产品依然非常抗跌;和普通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楼市行情走势。

之前的文章我们都有提到过,上海康城、中远两湾城、奥林匹克花园这样超大型社区,距离2021年的巅峰时期,房价已经回撤了大约40%左右。

遥想当年,康城也上到过5.5万/㎡左右的均价,现在挂牌价都下探到了3.5-3.8万/㎡,真的是让人感到无比惊讶。但是六边形战士这样的稀缺产品,哪怕是在市场这样冷的环境下,房源依然很少,回调的幅度不大,均幅只有5%左右,甚至可以说是冷淡的市场也非常坚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这类产品的总价相对高,而且是改善级产品,虽然不是很多家庭都能买得起,但是要记住,只有边形越多,房子才越稀缺,越保值,越值得买。

02

老破大/小的市场

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什么产品,越老的产品,越容易被淘汰,其实房子也不例外。(老古董逻辑除外)给大家说一个数据。

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第一个晚上,上海的二手房挂牌量是以平均每小时400套的速度在新增,非常惊人。政策出台后24小时内,上海的二手房挂牌量增加了将近7000套。这些新增的房源里,老破小、老破大的占比是最高的;这些房东,都在等着这一波出货置换呢。

房龄老本身也是个很大的硬伤,很多房东在十几二十年前买的时候,还不是老房子,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们现在都要卖掉,然后再去置换更新的产品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思考,认房不认贷这个政策的出台,意义是什么?最大的意义是给置换人群一个“纠错的机会”,把当年买的不够好的产品抓紧时间置换,重获首房首贷机会,去置换更好的房子。
所以政策出台后,只是买房上杠杆更容易了,但是这样的产品在市面上更多了。

这也是一个利空的信号,如果老房子不带硬核资源,比如顶级的学区or顶级的商圈,那么最好也是不要买了。

03

便宜永远没好货

房产圈一直有一句话,叫“笋盘必有药”。当前这个环境就更加了能体现了;有了政策刺激,上头以为能刺激大家去买房,其实更多的还是刺激更多房东趁这一波热度,去把手上这些硬伤房出货的机会。

所以经常有客户看到,同一小区的某套房子特别便宜,问我能不能买,我一般都会告诉对方:这个房子99%的可能是有硬伤的。

往大了说,小区里的便宜房子很大概率是产品硬伤房;而诸多板块里,整个板块均价都便宜的,我们所说是洼地,就是板块硬伤。所以,不要执着笋盘和洼地,这些房子,都是“硬伤”的市场价罢了。

04

新房也不是完美的

大家看到政策放开后,能在自媒体的视频里看到,新房售楼处的各种人头攒动的画面。
总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新房太火爆了。宣传词无外乎都是天花乱坠的那些,什么轨交规划,地铁站XX米,周边规划,总价XX万上车;专挑好的说,实际上那些所谓的规划能不能落地都是问题。
地铁站XX米,大部分都是直线距离XX米,这个也很微妙,请细品。还有到了今时今日,还是不要信倒挂神话了。典型代表——大虹桥们,已经被市场教育了。看看当年看似倒挂捡到的房子,现在限售解除了,出货时间到了之后呢?结果是几乎不存在什么倒挂,算上这几年持有的成本,能平本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大家都旅游过,都看过一个现象:假期刚开始,一群人涌入;假期结束,一群人涌出;而高速路上,都会堵。
挤兑入场,挤兑离场,最终都是玩了个寂寞。最后不得不说,政策放开之后,买好房的难度就更大了。对于选品的要求,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市面上房子非常多,所以大家买房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千万别在这个时间点踩了坑。对了最后叨一句,实在拿不准,可以来我们淘屋,我们毕竟,就是专业给客户选好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