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底,日军与绥靖队余巷(现常州市武进区横玉路余巷村)靠近沪宁铁路两旁,筑起了炮楼,架起了延绵几公里的铁丝网,中间设立检查站,企图封锁铁路南北的交通联系。

检查站设立之后,日伪军白天对过往行人严苛搜查,晚上岗楼上的探照灯四下探照,一有任何风吹草动,机枪便响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的严密封锁,严重影响了附近新四军的交通联络,为了打破、粉碎敌人的封锁企图,尽快恢复交通顺畅,余巷地下交通站,进行了各种尝试、努力,效果都不太理想。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难题最终却被一位编外的“交通员”给解决了。

这位交通员名叫薛雯,原本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机要人员,1934年,因叛徒出卖,省委机关被日伪破坏,薛雯等人受组织指示,撤离哈尔滨,回到了南方。

七七事变之后,东北交通中断,薛雯与原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虽然四下寻找,最终找到了余巷当地的党组织,但根据组织原则,因薛雯的历史无法证明,不能直接参与党的工作,只能在外围自觉底做一些编外工作。

得知组织上希望突破封锁的消息之后,薛雯便开始留心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经常下乡“清乡”扫荡的绥靖队队长李新秀,倒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李新秀这个人,是山东大汉,家乡沦陷后,带着老娘一路颠簸南逃,来到余巷后,困顿无依,只得投身行伍,图个当兵混口饭吃。

打定主意之后的薛雯,随后便趁对方在村内转悠的时候,拉对方来家吃饭。

一回生,两回熟,慢慢地,李秀新对这个好心的薛大姐,也开始熟络起来,两人之间,渐渐说话也没那么多提防和戒备。

薛雯听说李秀新还没成家,便主动帮他介绍对象,又是大姐,又是媒人的关系,让李秀新是既感激又倍感亲切。

两人聊天间,薛雯有意无意地问起李秀新山东老家的情况,每次一提起老家的事儿,李秀新便不由地愤慨叹息,对自己如今的汉奸身份唏嘘不已。

薛雯见状,恰到好处地为他讲述一些爱国故事,以及自己“听人说”的抗战形势,每每劝说李秀新,日本人是待不了多久的,他还年轻,可不能一条道趟到黑,千万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慢慢地,李秀新的思想便有了不小的转变,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眼前这个处处为自己着想的好大姐,竟然会是一位秘密交通员。

1943年2月初,薛雯来到余巷据点之内,说是女儿想他干爹了(薛雯其后让女儿认李秀新为干爹),进城时过来看看大兄弟。

李秀新抱起四岁的干女儿冯忆罗,与薛雯寒暄着进了据点内自己的房内,拿出了几颗糖果塞给孩子。

“老弟,我来其实还有一件事。”薛雯站起身,看了眼门外,随后神情严肃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姐,什么事儿?”李秀新见薛大姐这么个样子,以为还是像往常一样,要领什么人过卡哨。

近段时间,薛大姐找自己放人过关卡好几次了,自己虽然心有怀疑,但一想到彼此的关系,以及薛大姐对自己的教诲。

隐约猜出来的他,全当不知道,默许了对方的借行。

然而,李秀新却没有想到,这次,薛雯提出的要求,更加直接。

“大兄弟,明天要送一批很重要的货去北面,你可得给大姐护好呀。”

李秀新心里“噗通”直跳,他走到门口,再次确认没有人之后,阖上门,低声问道:

“什么货?”

薛雯顿了下,随后坦然回答道,“一批手榴弹。”

然后看着对方道,“这也是组织上对你的一次考验。”

李秀新先前的紧张已经褪去了不少,他是彻底明白了,眼前这个薛大姐,真是那边的人。

在封锁关卡处,堂而皇之运手榴弹,可不是闹着玩的。考虑再三,李秀新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你们准备几点来?”

“明天上午十点左右。”

“好,到时候我来安排。”

当晚,李秀新便找来了两名亲信班长,将两人聚在自己的屋内,一直交代到了深夜……

第二天,薛雯送运输手榴弹的三辆独轮车来到关卡处,站在关卡处的那两名伪军一见是薛雯来了。

装作十分严肃的样子,盘问了车夫几句,然后随手翻了翻上面盖着的粮食,随后便摆手,让众人通过了。

自此以后,在李秀新的帮助之下,敌人的封锁便有了一道隐秘的口子,我方的南北交通,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畅行无阻。

“这个李秀新,后来抗日爱国思想不断提高,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敌人后来也曾怀疑过他,对他进行威胁、试探,但他最终还是通过了对方的考验,没有暴露。”解放后,经东北局调查后,薛雯再次恢复党籍,多年之后,薛雯再次回忆起当年的过往,依然感慨不已。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36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武进文史资料》,薛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