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死,是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一切物种——无论有自由意志或是没有自由意志——都不可避免的终极之问。

尤其是经历过三年的疫情,生死的不可掌握,更增添了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

果不其然,在2022年,一部电影《人生大事》的上映,是人们心底关于生死问题最具象化的展现。

影片中在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和武汉特有的方言中徐徐拉开帷幕,超越了时空的拘束和死亡本身的沉重。

观众从莫三妹和武小文这对“叛逆”组合的彼此救赎获得感动,还能同自己的人生境遇相结合,产生一种心灵的共振。

从电影到现实,无独有偶的是一位贵州殡葬礼仪师对死亡也有着相同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死亡”结缘殡葬

所谓殡葬礼仪师,就是负责殡葬的各种流程安排,主持各种仪式,包括接待家属、核对逝者的基本信息、安排家属的站位、诵念悼词、主持告别仪式……。

一般来说,从事殡葬行业的既要胆大,又得心细。

可来自贵州毕节市的刘颖却和这两者都不沾边,那么发生了什么事件,促使刘颖走上了殡葬行业呢?事情恐怕还得从刘颖父亲的死亡开始说起。

刘颖出生在1988年,今年35岁,身材高挑,长相端正,着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女。

2013年,父亲的去世彻底改变了刘颖的人生轨迹,走上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道路。

那一年,患有心肌梗塞的父亲突然病发,手足无措的母亲在弟弟的提醒下,才拨打了急救电话。

送到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父亲终究没能战胜病魔,和家人天各一方。

这几个小时对刘颖一家是极为漫长的,母亲听到医生带来的死亡消息,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一阵悲痛传遍全身,在医院的走廊上嚎啕大哭。

身体像是被抽去了脊梁骨,瘫坐到冰冷的地砖上,还是在周围亲戚的搀扶下,才坐上了铁质栏杆旁边的座椅上。

一旁的刘颖也哭泣着用纸巾拭去眼角的泪珠。

医院的医生等着刘颖签下死亡通知书,殡仪馆的丧葬人员也等着下一步的安排。

彼时,年仅25岁的刘颖望着痛不欲生的母亲和少不更事的弟弟,知道自己必须要挺身而出,成为家庭的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刘颖的服装店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失业的刘颖在亲戚的介绍下,去了一家丧葬礼仪公司应聘。

应聘官风度翩翩,也是刘颖后来的师傅,他告诉刘颖,外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殡葬行业还有许多偏见,不认同我们的工作。

殡葬人的意义在于给予死者最后的体面,抚慰生者受伤的心灵,我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绵薄之力,超越死亡的轮回,让生者了解死亡不过是一种暂时的离别,不久的未来,我们终会相遇在另一个世界。

经历父亲离世的刘颖听了师傅的肺腑之言,深深被触动了,又恰好自己属于无业青年大军的一员。

刘颖也希望直面死亡,在与死亡接触的日子里,消解内心对父亲的愧疚。

于是刘颖下定决心,留在殡葬行业。

殡葬业的世界

作为一个殡葬礼仪师。

人们除了好奇,还是好奇,对殡葬行业有一种疏离感和神秘感。

这也并不奇怪,殡葬行业成天和死亡打交道,试问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愿意接近死亡呢?避之不及,才是每一个人的正常思维。

可身处其中的刘颖才知道殡葬礼仪师的艰辛。

首先是要可以吃苦,死神的闹钟不知道何时会敲响,也不知道会降临在谁的身上。

每一个一线的从业者,都必须24小时待命,几乎没有上下班之说,手机也必须24小时开机。

有活就干,没活就休息。

只要家属打来电话,不论深夜,还是拂晓,亦或是黄昏,都要打起精神,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同家属商谈。

由于家属刚刚遭受逝去亲人的打击,可能打来电话时,神智并不是特别清晰,言语也多有混淆之处。

作为从业者,就必须耐心引导,让家属静心沉气交谈。

葬礼的现场往往是哀嚎震天,哭声不断,摆放的也多是花圈、纸钱、香烛、棺材、骨灰、寿衣等物品。

长期在这种压抑、悲痛的环境下工作,对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不小的折磨。

因此,选择殡葬礼仪师,往往会挑选精神承受能力强,经历过巨大悲痛的应聘者。

刘颖的第一次,就是赶鸭子上架,当了一个临时工,给一位经验丰富的礼仪师打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前,刘颖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也做好了准备,可真正到了“实战”,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入殓师给一位寿终正寝的老人做入殓,就像日本经典电影《入殓师》那样,先拿毛巾给死者净面,然后轻轻剪去老人的指甲……最后搽拭全身。

一切都要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但是刘颖见了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内心的文化固有观念,不敢上前“实操”,只能默默递些工具。

等入殓师完成全部任务后,刘颖注视着遗体,发现化完妆的遗体看起来就如同睡着了一样。

鼓起勇气的刘颖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入殓知识,还去图书馆翻阅了相关书籍。

这一了解,刘颖才知道,原来入殓师竟然还需要知道一些人体的防腐知识和解剖知识。

有的时候,还要就当地的丧葬文化,因地制宜给遗体化妆,男性遗体要理发、剃须,女性遗体要上粉底、打腮红、涂唇彩。

比如人死后为什么要躺在草席上,为什么要给遗体上蒙一张黄色的纸钱,又为什么要拿酒精给遗体净面。

做完这些,还要对遗体进行四道:道谢、道爱、道歉、道别。

社会上流传着殡葬从业者都是高薪群体,可根据刘颖的讲述,殡葬行业的工资虽高,可也并不是能够一朝致富,只比一个省市的平均工资高出10%。

获得收益和承担的风险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从业者很难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也会遭受家人的不理解。

刘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母亲知道女儿的工作情况后,第一感觉就是传统的“晦气”二字,天天和死亡形影不离。

起初坚决不同意,刘颖也是费了很大功夫,才说动母亲同意自己的选择。

殡葬行业的收费乱象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殡葬属于暴利行业,一些殡仪馆的来源不在于繁琐的流程的人工费用,而是一系列的捆绑销售,并且是强制性的。

灵堂需要的一切物品,骨灰盒分为几个品级,根据木头的材料漫天要价,动辄就要上万。

这还不包括,必用的寿衣、花圈等物品,给人一种死不起的感觉。

《江南晚报》就曾报道一起有关的新闻。

在玉泉路附近的殡葬用品店里,柜台中也摆放着各类贡品和冥币。

包括上路的时候要用到的蜡烛、莲花灯,给逝者穿衣时,也会有专门的冥币、元宝等。

价值不菲,更不用说价值几万的墓地了,一场体面的葬礼办下来,花费十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刘颖也不避讳,直言说道殡葬行业的确乱象丛生,黑心公司充斥着市场,也缺少监管。

但这并不代表其中也有一些遵从职业道德的殡葬者。

像刘颖所在的公司,就会提前同家属沟通,了解家属的意向及经济条件,提供一个最佳的丧葬方案。

如果有些雇主是本地的户口,在某些费用上,还会有些许减免。

同大多数行业,殡葬业也分旺季和淡季,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一般老人抵抗不了季节的变换,就会猝然离世。

有时一天内,刘颖就要主持两三场葬礼,从凌晨忙到傍晚,一刻都不敢休息。

从业至今,已有三年,在刘颖的记忆中,大概主持了1000多场的葬礼。

一场场葬礼,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阴阳两隔,刘颖方才明白生命的可贵和易碎。

也正因如此,在2020年,刘颖自愿申请了遗体捐赠,还以自己和儿子的名义,每月都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助一点微薄之力。

殡葬礼仪师的前景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殡葬礼仪师也开始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受。

不少省份的大学就开设了相关专业,比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就有一个殡仪系。

下设两个专业,包括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和陵园设计,填补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空白。

之前网上有一个特别火的殡葬礼仪师,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孙留仙”。

由于“孙留仙”祖籍山东,和专写鬼神小说的蒲松龄是老乡,她整日也要和尸体打交道,就拿了这个死去的小说大师的名号,想来也是十分投缘、贴切。

“孙留仙”本人文化不高,却有着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根据她的讲述,走上礼仪师这条道路的初心一是和父母较较劲,二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起初“孙留仙”的师父也不愿意收她为徒,但是留仙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胆量,就独自一人呆在殡仪馆,和遗体躺在一个床上,晚上殡仪馆比较阴森、寒冷,“孙留仙”就把遗体上的被单扯了一角过来,还搞怪似的说道:“哥们,被单借我盖一下,我有点冷,陪你也不容易,一会儿就还给你。”

在“孙留仙”的坚持下,师父终于答应收她为徒。

在“孙留仙”的从业生涯中,需要给遗体做好整容工作,碰到的最严重的是一位脑袋受损的老爷爷。

那一次,她整整工作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后来,“孙留仙”急了,忍不住说道:“要不然你再活过来,自己给自己脑袋整好。”

在“孙留仙”的有关采访中,她总是面带笑容,述说着自己的工作。

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她对尸体的不尊重,她像调侃朋友一样调侃遗体,不会让你觉得随意轻浮。

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真正热爱这份职业,也在努力、用心对待每一具遗体。

在她的眼中,这些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存在于每一个家属的心中。

大多数对死亡都是讳莫如深,可“孙留仙”却对死亡有着一种特别的豁达,死亡也并非那么神秘可怕,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个人的离去。

在刘颖和“孙留仙”的例子中,也能看到作为殡葬礼仪师,有着很深的中国传统职业特点——师父带徒弟,传承精神十分丰富。

尤其是“孙留仙”的师父在去世之前,叮嘱“孙留仙”不要将职业的细节告诉自己的孩子,以免影响孩子的成长,更是让人感到这种传承精神的可贵之处。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体现出殡葬礼仪师始终是冷门专业。

虽然社会观念持续在变,官方媒体也加大了宣传力度,但社会上起到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

不过殡葬礼仪师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因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每年的死亡人口数字都在不断创立新高,况且工业化的完成,中国人均车辆保有量也在稳步提升,带来的是受意外事故的死亡人数也在同比上升,这些对于殡葬行业来说都是积极的因素。

从事殡葬礼仪师,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不容易失业,一般都能找到工作,不论是到私营的殡葬公司,还是到公家的殡仪馆,都能获得不错的待遇。

像上海、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月薪普遍都能过万,受到的职业歧视相对而言也会少很多。

有人说,殡葬礼仪师的工作是对逝者在人世间最后的尊重。

对此,我想说的是不应该过度神话每一项职业,应该推崇的是在行业中赢得人们尊重的那些具体的人。

不用给殡葬任何光环,也不要带着歧视眼光,它就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不平凡的是踏踏实实,努力向上的殡葬礼仪师。

参考资料
《殡葬礼俗改革研究》 王丽辉 张皓 王伟
《殡葬业乱像》 江南晚报
《真实人物采访》 姜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