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父母对孩子的三个禁止令,这篇文章接着往下来

四、不要属于我们

你总怀疑自己是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如果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孩子,他们为什么那么冷漠?因为爸爸妈妈总是把精力去照顾弟弟妹妹,忽视你的要求。你向爸爸妈妈求助的时候,他们会说你很烦,你能不能消停一会儿,你能不能懂点事儿?甚至会说我要你有什么用?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小孩儿省事儿一些?

有很多父母甚至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说你怎么这个样子?你根本不像我,我小时候特别懂事,我从小就不让父母干活,我学习不用父母操心。你怎么这样呢?根本就不像我的孩子。我怎么有你这样一个粘人的孩子,每天哭的孩子?

这个禁止令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很难有归属感,在团体或是在你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上,你总是感到与人格格不入。你总是需要小心翼翼,怕自己不属于这个团体,怕自己被讨厌。你不敢展露真实,因为真实是不懂事儿的,是被批判的。真实自己可能很依赖,很软弱,很脆弱,可是自己一定要装作很高冷,我不需要什么,来掩盖自己想需要而不敢要的状态。

五、不要长大

这是第五个禁止令,为什么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如果孩子长大了,孩子就不需要自己了,他就有自己的主意和见解,父母就有可能被否定,父母就没有价值了。所以这样的家庭,孩子只能伪装不成熟,这样才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不成熟,父母才感觉到很幸福。这就会造成一个小孩儿从小依赖父母,长大依赖爱人。自己独立了,就没有人呵护自己了。

依赖父母,听从他们给你的意见,照他们所安排的路走时,反而能够从父母那儿得到肯定和认同。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比较依赖,比较优柔寡断。遇到问题容易出现逃避,害怕面对,害怕承担责任。因为面对和承担责任,就是对父母的背叛。我什么都行了,父母就难受了。我要好了,父母就不高兴了,就悲伤了。所以,我不能好,我才永远需要父母,父母才能高兴。

我们会看到很多父一面嫌弃着自己的孩子,一面为自己的孩子做事。我们就要怀疑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有不想让孩子长大的倾向,当然,我说这种更是潜意识行为。如果不深入发掘,即使父母也发现不了。父母有时会要求你成为一个成熟独立自主的人,可是当你要为自己作决定时,他们却对你有许多的不信任和担心,你本来没有信心,变得更没有信心,不敢行动了。

六、不要像个孩子

童年时期,每当你展现出孩子般活泼、好动的本性时,就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斥责,这个孩子没有老实的时候,像一个跳马猴子。我小时候也会常听到大人说这样的话,你不要活泼,不要好动,你就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对于父母来说这是最省心的,可能多数父母都会喜欢这样的孩子。

否则好动的孩子一会儿和小朋友打仗了,你还得评理,给别人家孩子打了,你还得道歉。如果自己孩子打败了,你还心疼。或者一会儿跑泥坑去了,把身体和衣服都整脏了,家长还得给你洗衣服,对于家长来说这不就是麻烦吗?或者跑出去摔跟头给身上都整破皮了,有的时候是父母直接批判你,有的时候是批判弟弟妹妹,你当然觉得活泼好动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即使成年了也是非常严肃,他们不允许自己开玩笑,也不允许别人对自己开玩笑。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有的只会学习,除了休息之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在谈恋爱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自己在异性面前不知道谈什么,自己一本正经的样子显得很拘谨,很紧张,气氛很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不要健康

《自卑与超越》里面阿德勒说,当孩子有病的时候,父母会格外的关注孩子。父母甚至不上班儿都会陪着孩子,给孩子讲故事,平时不让做的,今天就可以做。领你上游乐园,你想要什么玩具?平时父母给不给你买?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给你买。在孩子的心里,给孩子这样的一个错觉。我有病就会得到父母的照顾,我有病的时候,父母才会紧张我。

我健康的时候,他们从来不听我说话。我需要发烧,我需要感冒,这样妈妈才能陪在我身边。这要求给孩子一个暗示,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心关注,就会让自己的身体变得不好。成年之后他们也会这样,只有在自己面临挫折和失意的时候,才会得到什么样的关注。你优秀,你顺利,没有人关注你。

有的学生遇到特别大的学习压力,他也会希望自己有病,不管身体还是心理的,我有病,我就不用面对压力了,我就会得到父母的关心了。父母就会妥协,就会让我玩手机,就会给我更多的时间,就会给我一些特权。包括有的成年人投资失败了,突然出现身体疾病或者心理疾病。这样家人也不再埋怨他了,他也不谴责自己了。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