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的话

三线建设初期,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中南局的指示,湖北省在鄂西计划兴建9个小三线军工企业,生产装备步兵营连级火力的轻型武器,确保在未来战争中,做到“省”自为战。

国营汉丹电器厂便是这9个小三线厂之一。

当年汉丹厂大门

1965年,国营汉丹电器厂(湖北引信厂),选址鄂西襄樊市(今襄阳市)襄城虎头山下一个叫潘家洼的山沟里。隶属湖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管辖,军工代号9604(96代表武汉军区所属小三线单位,04代表引信厂),县团级编制。1987年元月,与846厂、9616厂一起下放至襄阳市,归市机械局管辖。

1976年3月,我由省国防工办调剂到汉丹厂工作。经过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和保密教育,我被分配到表面处理车间工作。我进厂时,厂里有职工800余人,在工厂的花名册上,我年龄最小。像我这个年龄的汉丹厂子弟一般还在读高中。在表面处理车间工作了两年,每天和酸碱盐、蒸汽水打交道,心里实在憋屈,后经父辈们的努力,安排我到了厂办担任机要通讯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进厂照片

上图为作者骑摩托车送机要文件,旁边坐着厂广播员裴树杰、厂办打字员胡秋芳。

在厂办工作了两年半后,在父辈们的要求下,我决定下车间学技术。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工具车间主任罗家洪的大力支持,他让我去工具车间学磨工,并为我安排磨工技术高超的磨工班长叶方平师傅。叶师傅为人忠厚,平易近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扎扎实实地学了三年磨工技术及机加工基础知识,为我今后的工作和谋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考取了高级技师,在此感谢我的师傅叶方平!

我在汉丹厂工作期间,经历了许多事情,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得到了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良师

1978年至1979年,我在贾书记身边工作了两年多。

贾宗海,河北完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83年离休。汉丹厂第三任书记,军队转业干部。上世纪70年代初,由省小三线系统松滋982厂,调入汉丹厂担任工厂党委书记,行政12级。贾书记是老革命,他言语不多,遇事冷静,为人正派和气。贾书记读过高中,在革命战争年代,那就是大知识分子。闲暇时,贾书记经常给我讲述他的一些人生经历。他说和他同期参加革命的战友,有的已经官至省部级领导,而他从没有怨气,他教育我干革命不论职位高低,干好自己的岗位。让我终身难忘的是,有一次贾书记给我讲述董存瑞炸碉堡的经过。

厂党委书记贾宗海讲话

老人讲他参加革命后,就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工作。1945年初,抗战胜利前夜,八路军开始扩编部队,将抗日根据地的各县地方武装大队和区小队,扩编为八路军独立师。他当时任晋察冀八路军总部的参谋,调任新组建的冀热察军区独立师任作战科长,董存瑞是他所在独立师的一名战士。1948年初,部队重新整编,独立师划给东北野战军11纵队(为11纵32师),为了配合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5月,东野11纵发起了解放隆化的战役。

固守隆化的是国民党军第13军第89师一部,以苔山和隆化中学为防御重点,城周围建有40余个碉堡群,凭坚据守。

1948年5月25日清晨,解放隆化的战役打响,我第91团仅35分钟即占领苔山制高点,第92、第93团从城西南向西山和龙头山守军展开攻击。第33师从隆化城西南仅用15分钟即突破了敌守军前沿阵地,主力跟踪追击向城内撤退之敌。第32师第96团从隆化城东北展开进攻,在向隆化中学攻击时,遇守敌负隅顽抗。

原来,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6连派出爆破组炸桥,遭遇敌军机枪扫射,3名担任爆破的战士牺牲。这时,96团来了紧急命令,要6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存瑞生前照片

此时,担任爆破队长的董存瑞主动请缨,在连长和指导员同意后,在战友的掩护下,带着炸药包冲到了桥下。由于任务紧急,没带支架,董存瑞急得满头大汗。总攻的时间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后续部队已经冲上来了。桥型暗堡上的砖头,被敌人的机枪推开了,六条火舌组成火网,冲在前面的战士又倒下一大片。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6连6班班长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凭着血肉之躯,舍身炸毁敌桥型暗堡,为攻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虽然在贾书记身边仅仅工作了两年,但老革命的言行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郭培福,河北唐山人,生于1932年,1947年参加革命。汉丹厂创建人之一,第一任厂长(1965--1983),第四任厂党委书记,在汉丹电器厂连续担任领导职务达25年,1993年离休。他是汉丹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进市场经济的历史见证人之一。

郭培福厂长讲话

刘顺章,山东人,解放战争期间从事军工生产,引信专家。1950年代初,周总理签署命令,任命为他西安844厂技术科科长。汉丹厂建设初期,调来担任第一副厂长,80年代初,汉丹厂第二任厂长。刘厂长为人正派,工作认真,原则性强,为人低调亲和,知识渊博,对子女要求严格。

刘顺章厂长

丁学诗,湖北洪湖人,1936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引信专业,长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发明奖,科学进步奖,仅国家发明专利就有七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汉丹厂咸鱼翻身,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绩,与丁学诗同志的孜孜不倦和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右一站立者为丁学诗

马滋,山西人,1962年毕业于太原化工学校,原在宜城东方化工厂(525厂)担任政治处主任,1980年代初,在省国防工办参加整党,1985年底由省国防工办调入汉丹厂担任第四任厂长。1993年任汉丹厂党委书记。

马滋任厂长的前几年,工厂有军品科研、外贸军品和民品,企业效益,职工收入,职工福利还算可以。1980年代末,随着外贸军品的取消,科研军品的减少,工厂对民品生产加大投入。由于初入市场,经验不足,企业管理混乱,个别中层干部“吃里扒外”,为了一己之私,窃取工厂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下海”办个体企业,致使汉丹厂的民品开发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滋厂长讲话

熊汉生,湖北阳新人,1982年北京工学院毕业,熊老师(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分到汉丹厂。来厂时他已结婚,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老家,家境贫寒。刚进厂时,熊老师连一个像样的木箱子都没有,所有的衣物都放在一个纸盒里。他每月的工资42元,每天生活标准限制在五角钱以内,将攒下来的钱全部寄回老家。由于长期拮据,营养跟不上,加上工作压力大,熊老师英年早逝。

图为厂机关团支部利用业余时间在熊汉生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文化课

益友

上文讲过,在我下车间学技术期间,得到了时任工具车间主任罗家洪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1983年8月,汉丹厂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汉丹厂进入了罗家洪时期。

1983年8月,汉丹厂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罗家洪,武汉人,7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分配到汉丹厂担任技术员,后提升为工具车间主任,1983年被任命为汉丹厂第三任厂长,赶上改革初期厂长负责制和1984年中央对国营企业进行“五项整顿”工作验收。

罗家洪厂长讲话

在罗家洪担任厂长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军品科研开发到民品生产,从工厂大门的改造,职工宿舍的建设,到生活区主干道的改造、洗澡堂、灯光球场、车库、露天电影院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企业发展、未来规划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1984年5月,汉丹厂“五项整顿”工作经过验收合格。由于他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改革初期,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不同,盲从于厂长负责制,没有把党委放在第一位,导致他很快被解职,成为企业在改革中的“试验田和牺牲品”(个人看法)。

李新龙,湖北京山人,1983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引信专业,同年分配到汉丹厂工作。1987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时任中国兵器科学院院长。为今天汉丹厂新产品开发研究,企业走出“困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左一为李新龙,1984年在汉丹厂新成立的科研所。

唐际军,湖南人,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石家庄军械学院,调到汉丹厂军代表室任军代表,现离休。离休前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驻襄阳军代表室总代表,大校军衔,高级高程师。

驻厂军代表唐际军

高建华,1957年生于河北沧州,南部战区工程科研设计所所长。2001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高级工程师。由于他对工程兵爆破器材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军委授予一等功臣勋章。

高建华

图片拍摄于1986年5月汉丹厂地爆器材靶场实验验收。1983年至1987年间,我配合高建华进行三项地爆器材各类试验现场拍片。

失败的民品开发

进入19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时代,中央提出三线企业“军转民”,三线厂的军品任务锐减。为了企业生存,汉丹厂开始尝试开发民品,如三五牌座钟,一马力汽油机等。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认知,加之企业内部出现“内鬼”,出卖企业利益,结果开发的民品在市场上一败涂地。

一马力汽油机,70年前开始产于捷克斯洛伐克。上世纪60年代,上海自行车厂引进了该发动机,拟装配在永久、凤凰自行车上,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1980年代初,汉丹厂用重金买回全部图纸和工艺,作为民品开发的一个项目。我有幸参加了一马力汽油机的所有压铸件和冲压件工模具加工。

一马力汽油机大约在1982年左右初试成功,第二年形成小批量生产。当时省国防工办,汉丹厂对一马力汽油机的市场前景抱有较高希望。由于当时工厂有军品科研和外贸军品任务,汽油机只在一个车间小批量的生产。到了1980年代末,军品科研任务减少,外贸军品无订单,工厂加大了一马力汽油机的投入,并改造扩大了生产车间,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大批量生产,开始情况还是不错,然而好景不长。

自从工厂某中层干部提出承包整个汽油机生产线,汉丹厂的噩梦就开始了。此人承包车间的往来账目,混乱不清,最要命的是吃里扒外、剽窃工厂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一年后,伙同外省个体老板,为他们加工零部件,合伙组装生产一马力汽油机。还有其他职工也跑到外省帮助个体户老板组装生产一马力汽油机,一时间,全国一马力汽油机组装的个体企业多达10余户,年产量在十万台左右。

为了抢占一马力汽油机市场的份额,个体企业主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以次充好,破坏市场规则,使汉丹厂的一马力汽油机生产利润空间,大大缩水。更要命的是,当时厂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先拿货后付款”,造成许多货款无法收回,但厂里个别销售人员钻了这个空子,私自收回货款,据为己有。不久,企业生产开始严重亏损。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持续了八年时间,将汉丹厂基本上逼到破产的边缘。

开发隆中牌三五座钟民品,由于没有全面做好市场调研,座钟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到了年底,每个职工分一台,作为年终奖励,“送钟”一时成为工厂的黑色幽默。

新起点的汉丹

1998年夏,年仅38岁的葛懿被任命为汉丹厂厂长。此时的汉丹厂已经走过了33个岁月。从1965年建厂到19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时代,汉丹厂有军品任务保障,可以说衣食无忧,比起当时的地方企业,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令人羡慕 。

1990年至1998年,8年间先后换了6任厂长,都未有起色。等到葛懿接手汉丹厂时,工厂基本上快到了破产的边缘。1998年年底,工厂累计亏损达1216万元,资产负债率103%,60%的职工下岗,在岗的人员平均只有100多元的生活费,还不能按时发放。家属区白天停水,晚上停电是常有的事,这就是当时汉丹厂当时的真实状况,用两个字概括“太难”了。

葛懿上任后,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厂干部、职工、科技人员,上下同心协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埋头苦干了3年,为配合部队提高战斗力,将原有的军品升级改造,并研发出新产品,列装部队。3年后的2001年,汉丹厂终于走出了困境,扭亏为盈。

2005年汉丹改制以来,企业的产值利润年年增长,职工收入大幅提高,2019年企业完成产值数亿元,上缴利税数千万元,为襄阳市的利税大户。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型宽敞明亮的厂房,统一的工作服,先进的检测手段,数字化的加工设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一派生机盎然,寄托着新汉丹的未来和希望!

光影里的汉丹

上图拍摄于毛主席逝世追悼会现场。举手宣誓的那位老人是汉丹厂建厂初期元老之一,时为汉丹厂党委副书记李恒玉。

上图为单身职工的生活,上下班、食堂打饭,晚上在单身楼道里看电视。那时有襄阳产的14寸黑白电视,每天需要用两个人抬到铁架子上,几十人围观,这条件在当时襄阳市国企中也是算比好的。

以下组图拍摄于1983--1985年,记录了罗家洪厂长时期工厂的厂貌和文教卫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图文由作者红山老付授权发布 编辑: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