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种地,但对于很多农村50后和60后而言,种了一辈子的土地,已经成为其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不过,为了保障粮食生产,部分地区开始将池塘、菜地、林地,进行还耕处理,甚至在河南新乡,更是将部分老旧农房拆除,并将对应的宅基地进行了还耕处理,统统用来种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一开始的退耕还林,再到现在的退林还耕,国家对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加强的状态。而接下来的土地怎么用,农民还能否长久种地,这些都会影响农民利益。

我们为何要土地还耕?又为何说土地“随意种”时代结束?

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分别提出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和“分别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500万亩和3500万亩”任务,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已经成为高标准农田的补充用地。再加上,国家对耕地“非粮化”整治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一些用于非粮作业的耕地,便迎来了统一整改。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稳固粮食生产,国家制定了土地利用“优先序”政策,并要求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而这一规定的出现,也意味着农民“随意种”的时代即将结束,优先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入的想法,也即将被终止。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推出,让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成为了高标准农田的补充用地,同时,土地利用“优先序”政策的出现,也对种植作物类别进行了明确限定。因此,土地还耕到来,农民用土地“随意种”的时代也即将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土地利用改动,会影响农民收益,那么种地主体变更,则会影响农民的行当。

耕地利用再升级,大量农民脱农已经成为趋势。

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1)》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专业种地人员数量,将下降至现在的两成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联合制定的,而这些机构对政策的指导性很强。所以,在未来两年内,将有至少半数农民会脱离农业生产。

除此以外,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扶持农场主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莱西、山东青岛、贵州毕节金沙县、四川宜宾兴文县等多地,都在加快培训农场主和专业农民。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农场主和专业农民对普通农民的逐步替代,大量农民脱农已经成为趋势,土地也将主要归于上述这些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种地这件事儿,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土地利用“优先序”的适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建议农民不要心存侥幸,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个是如果农民想建设蔬菜大棚或鱼塘,一定要提前向乡镇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建设,否则对应设施将被视为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