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逐渐成为许多农户增加收入的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养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然而,农村散养养殖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也愈发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若直接排放就会随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体,引发水质污染。根据相关数据,每生产1吨鸡肉就需伴生约4吨鸡粪,而绝大部分都未经合理处理就直接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疑给我国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也陆续提出了多项治理措施建议,比如限制农户养殖数量,明令禁止散养等。

其实,只要从源头做好污染防治,完全可以使养殖业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两不耽误。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可行之策:

第一,大力推广沼气工程。

将鸡粪纳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既可获得清洁能源沼气,满足农户生活燃料需求;发酵后的沼渣也可作为绿色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这种"以泥污废,求清洁利"的环保模式,可谓一举三得。

第二,打造循环农牧模式。

在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池,经沉淀、过滤等工艺净化后,处理水即可用作场区生产生活用水。鸡舍下方开挖粪便收集沟池,粪污也能得到妥善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真正做到养殖和环保两手抓、两促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这是通过农林牧渔等多种生产方式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生物资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外部物质投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有机融合。在养殖场周边种植绿植、人工湿地,就可以起到净化鸡粪冲洗水的作用。

第四,推广现代垂直农场。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有限空间内开展高密集立体化生产,既可大幅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也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融合,可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农牧废弃物,变废为宝。

诚然,这些举措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但相较于粗暴的限制或禁令,这些精细化治理方案显然更加环保、高效,也更有利于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关乎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也事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需要在城乡规划、产业政策、科技支撑、资金扶持等多方位采取有力措施,为农村地区营造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的良好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青山绿水永续延伸,让鸡鸭成群散养之景重现乡间,这不啻是一幅和谐共赢的美好画卷。相信只要保护和发展并重,一定能够让农村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让美丽乡村越来越有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