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伟大的王朝也有毁灭的一天,而所有帝国的毁灭都是有先兆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帝国的毁灭也绝非一夕之间,在其大厦将倾之际,必有种种预兆。

而很多预兆,都可以在社会学视角上展现出来,因为不管帝国有何种样式的缺点,其都必将在社会这个基本面上体现,因为社会是政治和经济的副产品,是一切事项的展现平台,因此社会上的种种事项,都有可能是帝国毁灭的预兆。而按照这一逻辑,我们就可以发现历史剧变前的七种征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人口锐减与流徙

在古代,“人口周期”现象可谓是和王朝的兴灭密切相关,遍观历朝历代人口数量多少,可以发现,古代人口往往是在王朝初期之时数量最少,因为其受到了战争和各种天灾人祸的影响,人口大减,土地矛盾不激烈,百姓生活压力较小。到王朝中期时,由于社会安定,人口数量就会大增,社会也会变得繁荣起来,经济发展也会很快,人地矛盾开始激烈,人多地少,同时这一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往往会逐渐成为主流。等到了王朝后期,在土地兼并、人口过剩等矛盾之下,社会就有可能崩溃掉,陷入战乱当中,人口开始锐减,然后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循环到新王朝的初期……

在古代,人口锐减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其规模往往非常巨大,其受到四种因素影响,分别是战乱、瘟疫、灾荒和逃荒。这里以东汉为例,在汉桓帝时期时期,大汉尚有五千六百万人口,但是等到王朝覆灭之时,朝廷还能统计到的人口数量已经只有八百万人了。

饥荒、战争、瘟疫和逃荒,让其失去了数千万的人口,这失去的数千万人口当然不是全部死掉了,而是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管辖,有些人逃难到了边境之外,投奔了塞外之民,有些人则逃进了深山老林,隐蔽生活,还有不少人则投奔于世家大族或是豪强地主,接受其庇护,成为了隐户。

而不管怎么样,可以从中看出往往是人口锐减在先,王朝崩溃就紧随于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市场的萎缩与“囤货”

有一个“地方”往往可以准确的预见到灾难,这个地方就是市场,因为市场和经济、政策、资源等等密切关联,对于社会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常能在剧变来临之前就作出种种反应,比如人们就称股市为经济的晴雨表,因为其涨落能够清晰的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

古代虽然没有股市,但是市场却也足够敏感。

当王朝快要崩溃之时,常常是钱币币值大减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以往作为一般等价物,被所有人都接受的钱币,就会变得不在受那么多人的欢迎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钱币交易,而采用以物易物,或是只接受谷米、布匹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是因为钱币这种金属物,不能吃也不能喝,在物资匮乏的时候根本无法与粮食这种生存资源相等。

毕竟没钱只是穷,没粮食那可就只能死了,只有太平时节,钱币才真的值钱。

另外随着社会的动荡,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和生存资源,豪强地主们就会开始建立堡垒,比如东汉时期兴起的“坞堡”就是如此,而有了堡垒之后,豪强和世家大族就会囤积大量的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寻求在堡垒内部自给自足,而这又会造成市场流通衰减,甚至就此阻断,因为庄园内部的自给自足生活,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个死门。

虽然说千年世家,但是每次旧王朝覆灭和新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社会都会来一次大洗牌,即使是传承多年的世家也有可能栽进这种大风大浪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每次王朝交替,就有很多旧贵族进入地府,新贵族进入金銮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贵族不管其本来的身份是什么,不管其本来的身份有多低,其最终都会变成牢牢地掌控社会资源成为旧贵族,固化阶级,阻断其他人的上升之路。

而人天生有改变,提升阶级的需求,因此每到阶级固化严重,上升之路被阻断之时,就会有强人站出来,想要打碎天下,求个上进,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不外如是。

很多人会说,这些人造反不是农民起义吗?怎么能说是打破阶级固化,求上进呢?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古代的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其士兵和领袖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农民起义的士兵通常是因为生存不下去了,没法活了,才咬牙起义,而农民起义的领袖很大都是豪强出身,本身也能活下去,他们之所以领导起义,通常是因为阶级固化。

这种情况在魏晋以后最为常见,因为当时由于门第还有九品中正制等因素的影响,士族常年垄断了王朝中的很多官位,他们常年联姻,凌驾于寒门和百姓之上,使得阶级固化,社会阶层流动被锁死,普通人很难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就是造成天下大乱的隐患之一。

地域:社会中心开始转移

研究中国古代史,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那就是在很早之前,北方地区才是人口稠密之所,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也都在此处,中原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人口最多,社会最繁荣,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但是随着战乱频发,越来越多的北方人向南方迁移。

基本上每次都是王朝一动荡,大量北方人就拖家带口的向南方移民,好远离北方的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几乎每一次人口开始南迁,就可以代表一个乱世的开启,三国、南北朝、五代莫不如此。

几次大动乱之后,整个天下的形势都为之一变,南方的人口数量彻底超过北方,经济发展也比北方更好,至于科教文化,南方更是一骑绝尘,因此等到了宋朝以后,社会的中心已经开始了大转移。

土地:土地性质的改变与兼并

要问在古代,什么最重要?

土地绝对名列前茅,因为只有有土地之后,才能种植粮食,才能养活更多人口,社会才能发展,因此在农业社会,土地的地位非常高,他是绝大部分人的第一,也有可能是唯一的生产资料。

因此古代的任何事关土地的政策,都会牵动百姓最敏感的神经,许多王朝和政权都是因此而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对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来说,小农或者说是自耕农才是自己统治的根基,至于豪强、世家大族则都属于被打击的范围之内,但是土地兼并问题对于王朝来说却是几乎无解的一件事,因为王朝发展到后期,大量百姓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土地,自己则成为地主的佃户,土地则被豪强地主们兼并,土地开始高度集中。

很多王朝统治者都试图改变这种情况,发布种种政策试图逆反,为此甚至会改变土地性质,比如实行均田制或井田制等等,但这种做法,往往也会让政权或是朝代陷入崩溃之中,因此改变土地性质与土地兼并是王朝崩溃的预兆之一。

基建:大型工程不断上马

一些大型工程的上马也是造成王朝崩溃的原因之一,比如秦朝和隋朝的崩溃,就和营造种种大型工程,压榨百姓生产力有关。

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统治者无法对大型工程进行多么细化的管理,饿死人、冻死人和累死人是常态,浪费的财力也多,而古代的生产力来自人口,在时代限制之下难以支撑太多太大的大型工程,否则就有社会崩溃之危。

至于说建造大型奢华工程那更是社会崩溃之源,能够很容易导致天下覆灭,很难说秦朝的覆灭和大肆修建陵墓、阿房宫无关,也很难说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修建江都宫无关。

文化:谣言谶语的盛行

古人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人们发现每次到国家危急之时,就有各种谣言谶语满天飞,所谓“石人一只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可以说谣言谶语的流行是王朝灭亡的必经之路,不要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古代,由于见识的局限性,在古代,很多荒诞的谣言都能获得众多信众的支持,从而聚集起动乱天下的力量,很多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农民百姓,也能在各种宗教团伙的影响下,勇敢的向官军冲锋,比如白莲教、摩尼教就是其中好手。

同时谶语更是王朝颠覆者惯用的舆论武器,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支持,没办法,他们就信这个,相信所谓的天命。

王莽、武则天等人的上位,都和谶纬有着很大的关系。

人类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能给我们判断的只有过去发生过什么,所谓以史为鉴,太阳底下无新事,说的就是如此。

中国人酷爱历史,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但人们却也常常被历史所遮蔽。

因为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历史是一面光滑的镜子,人们阅读历史这面镜子,很多时候所映射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和智慧,而是读史人心底的心愿。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