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棠万天月

四川省第八届职工微影视大赛已于近日落下帷幕,各大奖项“花落各家”。本届大赛共评选出故事类、非故事类作品金奖各6部、银奖各8部、铜奖各12部,优秀奖各25部。作为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文艺创作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四川省职工微影视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为全省职工微影视艺术人才和优秀作品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大平台。本期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幕后,去感受一部部优秀微影视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崖》剧照

山有棱爱无涯

女救援突击队员展现“母爱力量”

你的世界很大,装得下很多人;而她的世界很小,全部都是你。对于每一位母亲而言,当危险来临,即便翻山越岭、峭壁陡崖,她总能化成一道微光,出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

由遂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创作的微影视作品《无崖》,讲述了“灵猴”山岳救援突击队中的一位女医生,凭借自己做母亲的直觉,在崖底成功营救一名被困小男孩的故事。

一名身受重伤的女子困在阴暗潮湿的崖底,当救援人员和女医生赶到现场,准备用绳索和担架对她进行提拉时,意外看到从女子手中掉落了一个贴有卡通贴纸的治疗哮喘药瓶,女医生捡到药瓶后判断崖底不止一名被困人员,于是请求领队深入搜寻。继续下探后,女医生又发现了一名因伤流血不止的被困小男孩,此时男孩正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由于洞内光线昏暗,地面湿滑,女医生不慎摔倒,尽管头部手部受伤,但她仍用尽全力将喷雾瓶放在男孩嘴边,并鼓励他坚持下去。在与小男孩共同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男孩想听妈妈唱歌,女医生忍住伤痛“化身”男孩的母亲,在一阵清亮悠远的童谣声里,他们终于成功获救。

山有棱,爱无涯。2022年5月8日母亲节当天,影片《无崖》正式上线发布,并同步登陆遂宁市影院荧幕、地面屏幕,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影片拍摄取景地在悬崖峭壁上,现场环境危险系数高,拍摄困难重重。”据《无崖》联合出品方,四川龟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年导演黑皮介绍,在为期两天的拍摄时间里,由于片中几名主演都是专业消防救援人员,在他们的高质量配合下,拍摄工作总体比较顺利。“现场地势险峻,救援队员在片场也相当于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实战。影片主场景选在了一个100多米深的大洞,拍摄过程里大家必须全程佩戴头盔,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落石情况。”

“母爱在生活中应该是平凡之上的伟大,我们想让她变得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黑皮表示,影片《无崖》并未用大篇幅来描述轰轰烈烈的母爱,而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把这份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匠心筑梦》剧照

技能成才匠心筑梦

“金牛工匠”铸造城市发展新风貌

扎根隧道,穿越黑暗泥泞,他用匠心守护城市交通动脉;一把镊子,一双妙手,她以坚持呵护军工精细焊接;勘察“大地脉搏”,描绘智慧城市,一个个饱含创意与挑战的工程设计在他笔下“崛地而起”……心中有梦,眼里有光。他们以匠心恪守初心,用技能铸就梦想,让金牛故事散发出耀眼光芒。

由金牛区总工会创作的微影视作品《匠心筑梦》,从“新时代、新突破、新使命”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展现7名工匠代表立足岗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号召各行各业劳动者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份坚守。片中几位主人公在各自岗位上用智慧和双手匠心筑梦,为城市建设释放光和热。”据金牛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影片《匠心筑梦》以“新征程”为主题,围绕金牛区“1520”总体发展思路,从建设成渝双城首位城区、向美而生公园城区、都市产业示范城区、安居乐业首善城区、营商环境样板城区五个方向出发,在辖区工匠中选出7位极具代表性的工匠参与了拍摄。“这几位工匠所处行业分别与五个城区建设相对应,以点带面,记录金牛工匠为绘制‘1520’美好蓝图目标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自幼热爱蜀绣,三十余年潜心钻研,独创“合线”“浸色”针法技艺,开创蜀绣艺术新境界。“金牛工匠”、蜀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白桦,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蜀绣文化,“小小绣针,五彩丝线”成为了她的一生热爱。

脐带血作为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经过专业采集后长期保存在液氮罐中,用于科学研究和患者申请使用治疗。“金牛工匠”、四川新生命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脐带血储存师赖真阳,用技术留存现在,呵护未来,以脐带血延续着生的力量。

打好每一个铆钉,钻好每一个孔,凭借一双精准之手,让每一架无人机安全翱翔于天际。“成都工匠”、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贡基地生产制造部部长邹建平,40年来不断创新技艺,带领团队助力多型中大型无人机交付,用“精益求精”锻造“成都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匠心筑梦》监视器画面

在成都,每天有超过800万人次选择乘地铁出行。准时、安全、快速、便捷的背后,是一群交通人的一丝不苟。“成都工匠”、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列车司机李君,安全驾驶里程累计超过25万公里,用行动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光芒的背后,离不开金牛区良好的政策扶持。记者了解到,围绕“1520”总体发展思路,为加快构建“1+3+6”现代产业体系,2019年以来,金牛区总工会已累计评选命名金牛工匠350名。同时,区总工会严格落实成都市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通过建立健全“以竞赛促学锤炼人才、以工匠为榜样带动人才、以活动搭线提振人才”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工匠宣讲活动,引领广大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之路,为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点就开播》海报 受访者供图

建网用网山乡焕新颜

数字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与“高原明珠”泸沽湖几十公里之隔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凉山州木里县屋脚乡利家咀村。在没有公路和网络的漫长时间里,村民与外界联络只能坐摩托车,翻山越岭,到十几公里外的山坡上找信号。历经数百年信息闭塞后,中国电信的网络让这里第一次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随着“凉山州木里县利家咀通信扶贫专项工程”的全面建成,利家咀的通信和信息化水平“一步跨千年”,与世界同步共享信息文明。

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创作的微影视作品《一点就开播》,讲述了脱贫后的利家咀村民,赶上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搭乘中国电信的网络快车,走向“致富奔康”路的故事。“网红主播”到村里直播,村民们主动向他学习取经,大胆尝试直播带货,把当地淳朴的民俗风情和绿色土特产通过互联网向外传播。

“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教当地村民直播卖货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点这里、点那里,村民们总会惊奇地感叹:‘哦,原来一点就开播了!’”影片总策划宋辉告诉记者,之所以用《一点就开播》来为作品命名,是希望展现山里山外的信息能够互联共享,人与人之间只有“动动手指的距离”。

作为当下热门的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影片以网红直播角度切入,表现当地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在宋辉看来,这种年轻化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观众接受。“通过影片,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关注大山,也希望通过直播这种快速传播途径,把大山里的风景、人文和土特产带到大山之外,当地村民也需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自力更生寻求发展。”

受当地农忙、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影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最大的困难就是村民和天气的配合,冬天和雨季,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难进去拍摄。”据宋辉介绍,影片筹拍之初,制作团队计划剧中角色都由当地村民本色出演,但由于村民们的拍摄时间不好协调,加上他们面对镜头容易紧张害羞,最终团队只能找贴近剧中原型人物的演员来饰演,比如网红主播华仔、助理小西、村长、客栈老板等主要角色,“但剧中的几场‘高潮’戏都有当地村民参演,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一点就开播》拍摄现场

三年时间、三次进山拍摄,影片《一点就开播》的创作过程可谓艰难,但所有的努力都会被记得,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宋辉告诉记者,影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播后,在公司员工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他们都特别喜欢,相比过去传统的乡村振兴题材影片,《一点就开播》更加有趣和年轻化,大家看后都被村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触动,同时还对当地的土特产有了浓厚的兴趣。”

建网、用网,脱贫、致富。利家咀村只是中国电信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木里、盐源走出,凭借电信网络和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束光,十年路,千秋雪》剧照

“万户千灯”点亮高原

银线铁塔架起民生“幸福路”

2012年,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自此,甘孜电力事业搭上了“发展快车”。从“新-甘-石”到“电力天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纵横蜿蜒的电网架起了一座经济发展、民心相聚的桥梁。十年时间,甘孜雪域高原,从无电到有电,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一座座铁塔、一条条银线,见证着甘孜电力人的用心和坚守。

当温暖的电流传送至末端,便是点亮高原的万家灯火。由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微影视作品《一束光,十年路,千秋雪》,也是公司成立十周年巡礼纪实片,讲述了甘孜电力人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苦中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精神,扎根高原,点亮甘孜的奋斗故事。

记者从创作团队了解到,与大多数以工程项目或地点来命名的作品不同,影片以《一束光,十年路,千秋雪》命名,也是公司创作团队多方考量后的结果。“光、路、雪,都是源自这条‘电力天路’上的元素。光,是我们的使命;路,是我们的行动;雪,则是我们脚下的土地。”一束光或许很微小,十年路可能也不算太长,但正是这十年历程,让“电力天路”点亮了甘孜州的未来发展,让光明照亮了这里的千秋白雪。

据公司创作团队介绍,影片由公司领导牵头策划,在前期内容构思过程中,公司领导班子和各专业部门对作品的主线和暗线进行了系统设计。而在影片成型过程中,还得到了来自多方的意见建议和支持协作,无论拍摄还是制作,可以说是一个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成果。

“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拍摄脚本也几经修改,最终把‘主线’聚焦在甘孜电网的十年变化;‘暗线’则聚焦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因为电力所发生的变化,以‘变化’的家庭生活、电力助推脱贫攻坚、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等元素来体现十年间的非凡成就。”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从众多素材内容中进行筛选,再重新排列组合,这对创作团队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影片中既有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也有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创作团队表示,能够凸显甘孜人文地域特色,体现真诚、温情的氛围,是影片选材的主要参考标准。

2015年6月30日,甘孜州最后一个无电乡正式接入国家电网,至此甘孜州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全面竣工。无数的光汇聚起来,为这片土地照亮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项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看到影片的时候非常高兴和自豪!”据了解,影片《一束光,十年路,千秋雪》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后,在广大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评论点赞,当中不少人还把它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对于我们而言,共同参与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不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国家电网精神;从更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我们相信它能够源远流长!”创作团队一位负责人说。

以生动细节讲好感人故事

业内专家为职工文艺创作“支招”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来自全省21个市(州),内容丰富,紧扣主题。作品题材广泛,包含MV、纪录片、宣传片、小品、剧情片等多个门类,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由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

“情节是骨架,细节是血肉。我们衡量一部微影视作品的好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它对于细节的把握和运用。”在国家一级编剧、金鸡奖评委钱道远看来,故事好找,细节难寻。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往往会凭借细节的力量让人眼前一亮,被大家长久地记住。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很多都通过讲故事反映现实,题材广泛,涉及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大赛评委,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曹峻冰认为,今年入选作品整体质量较以往都有很大提升,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技巧方面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拍摄手法,虚实结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今后的职工微影视创作中,参赛作品还可以通过强化形式上的打磨,采用艺术化表达,巧妙地赋予作品更多美感和感染力。”

“标题生活化,吸引眼球,也是作品能够胜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专业评委而言,我们更多是从作品的主题、创意、艺术性和专业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评审。而从观众角度出发,作品好看、好听、能够打动人心尤为重要。”……大赛专家评委们各抒己见,为今后职工微影视作品的拍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思路和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