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今日,再次谈起苏东坡,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中典型的脸谱式的人物,辗转千载,几番山海春秋,他之豪放、果敢已经民胞物与的品格依旧飘逸在诸多文人的墨端。尽管集诸多盛名于一身,苏轼竟然也有考试作假的“黑历史”。大名鼎鼎的苏轼居然在考场上作假?还骗过了阅卷官,苏东坡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六岁入学的私塾,教书先生是一位道士,苏轼和另一名叫陈太初的学生颇受先生喜爱,这里说一下他那同学的一段故事,陈太初迷恋飞升成仙,中了科举后不仕,而是选择遁入道门,在其晚年时,为了追求白昼飞升,把家财全数散尽后,打坐于门口绝食数日之后,便没了气息。时值中国的新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没人愿意在这种日子去碰遗体,怕泄了福气。在众人都不愿搬遗体时,遗体却自己站了起来。说了一句“不烦各位,我自己走”,于是自己走向了野外。不过事情不太可信。苏东坡当然也对成仙抱有某种期望,只不过他不至于如此疯狂,在他的《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有所体现,可能中学老师未告诉大家的是,苏东坡还是个“佛教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的童年正处北宋的好皇帝仁宗的治下,时值天下太平,满朝皆是贤臣。受苏东坡父亲苏洵这位“科考钉子户”的影响和听闻了欧阳修和范仲淹的大名后颇受鼓舞,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苏家父子三人皆通过了礼部初试,三人在京都暂留期间面见了欧阳修。终于次年春季的殿试终于来临,欧阳修被朝天任命为主考官,欧阳修立于考场之上,心有所感,随后写下了一首诗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毕苏家两兄弟皆得优等,特别是苏轼的那篇文章,欧阳修兴奋地传给同僚看,所有人都赞不绝口。但是,苏东坡却在文章里做了点“手脚”。他引用史证时自己编了一段:,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判官梅圣俞虽然未见过古书上有这段记载,但也不敢判错,疑惑是自己遗漏未读过的古籍,若是真的有这段话却被自己判错了,怕不是会在晚辈面前丢了颜面。事后梅圣俞再问起苏轼这段话的出处,苏轼笑道:想当然耳。竟是他捏造出来哄骗试官的,但是,梅圣俞因其才高,也不介意。虽有这么一段小插曲,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轼的篇文章确实为上品,在科考所有文章中首屈一指。那是欧阳修在文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一字之褒贬,足以判学子之浮沉。但他却说:“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泪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足以彰显他对苏东坡的喜爱。苏东坡卷入乌台诗案,他的诗作被朝廷禁阅时,不乏依然有人偷偷读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