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产队时,公社的“八大员”是当年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

生产队时期距离现在已有40多个春秋了,然而在当年的岁月里有无数的让人羡慕的职业,在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公社“八大员”,这“八大员”可所谓是当时工作稳定,当时的“”金饭碗”,当时一人上班,全家都借光的行业,所谓人人求之不得的。"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这是70年代的顺口溜。

那么老话里经常说到的公社“八大员”具体是指哪八大呢:售货员、驾驶员、话务员、放映员、卫生员、粮管所、广播员、食品站。当然这些工作(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个职业:售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六七十年代,我们生活中的常用物资都是在“供销合作社”购买,这个行业也是接触人最多的行业,在当时,供销社上班的售货员或者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都是让人羡慕的职业。在以前的年代都是凭票供应的年代,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是凭票购买的。所以如果有亲属在供销社或者百货公司上班的,那真是一人上班,全家沾光的。

在那生活必需品紧缺的岁月,营业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例如报损商品有油水可捞,还能批到条子;

第二个职业:话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公社的话务员就是做到保障通讯畅通,通知及时下达。不是每个生产队有电话机而是每个大队只有一部电话,只有大队才有电话,生产队根本没有电话,如果开队长,党员会大队广播通知。其次那是电话都是带摇把子的那种,打电话都要通过公社的话务室转。这些都是话务员干的活。

第三个职业:电影放映员

农村电影放映员真的很吃香,我舅就是放映员,一辈子没干过农活,现在一月还有三千左右的退休工资。真吃香!去你管理区生产大队,宰鸡款待!挺好招待!那时候放电影相互跑片,还要带发电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大晚上人山人海,抹不去的快乐记忆。以前那年那月的那些事。 为了看一场,几个伙伴晚上走十几里路,,,,回来凌晨一点半,超开心。时过境迁,那个年代科技落后,听收音机,看电影,看电视都是 奢侈的渴望,当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四个职业:司机

在那个岁月,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没几辆私家车,基本上都是公车而且车还特别的少。如果是给领导的开车的小车司机,可以和领导说上话,开大车的可以捎个货物啥的。当时有句俗话叫“方向盘铁饭碗”,以前的公社都有拖拉机,当时成立了“机耕队”。经过训练、学习和考试,考取了拖拉机驾驶员资格证之后才能驾车的。当时公社的拖拉机手也很牛逼

第五个职业:“广播站”指广播员

在公社的广播员也叫播音员,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有线广播,这些广播员就是负责广播宣传、转播上级的新闻和时事,以及活动安排等。工作轻松,待遇很好。在以前的大队一般没有专门的广播员,广播员由大队干部兼任。

第六个职业:卫生员

在农村一般都是赤脚医生或者是公社卫生员。赤脚医生是不脱产的,既是农民也是医生。在六七十年代,这些赤脚医生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为村民治病。在曾经的年代,赤脚医生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职业,,在乡村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可或缺。

第七个职业:屠夫刀子

屠夫刀子就是指“食品站”卖肉的,以前买肉都是需要到食品站买肉,而且当时买肉是需要凭票购买的。而且猪肉的供应也比较紧缺。记得那时候买肉都得排队,如果谁家有亲戚是在公社食品站卖肉的,割肉时给你挑好地方,以前没有油腥,所以买肉都挑“肥膘肉”。在生产队时是最吃香的职业。

第八个职业:粮管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粮食部门是很牛的,“粮站”负着收购农民交公粮的任务和发放粮食、储存粮食的部门。以前的农村是需要交公粮的,我记得直到90年代才逐渐取消缴纳公粮。在交公粮的时候,农村“交公粮”,老一辈农村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体谅一到全民勒紧裤腰带,也要优先完成国家政策任务,提前把粮食挑选好,最好的上交国家。我小时候跟父母交过很多次的公粮,而且交公粮的时候,那个检验员特别讨厌,经常挑刺,说你的粮食不干,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给农村那些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500块钱一点都不过分,他们那时候太苦了,一心为国家出力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