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的35岁现象|如果人生没有退路大厂的35岁现象|如果人生没有退路大厂的35岁现象|如果人生没有退路

下面的例子,是不是很典型:一位从央企跳槽到大厂的中年人,后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不是说明:央企才是YYDS,大厂就是资本的绞肉机呢?

不是,细度下面的倾诉,满篇写着不适应。

第一,融入不了。你是新员工,你还是渴望大家主动的接纳你?

第二,领导的权威比之前大,让自己有危机和压力感。这一点其实各人感受不同,不过国企的最终支付者是公有资产,而且不能随便裁员,这确实是国企和私企的领导权威性的区别。

第三,绩效比较低。大厂确实有绩效325的说法,意思是绩效3.25,稍微偏低,但是还值得抢救。那么这个绩效,其实也是一种激励,还可以努力。

中年危机是什么呢?是心力上的衰退。

很多体感到中年危机的人,原本可能都是极聪明能干的人,在自己的行业也曾经干出过不错的业绩,对行业了解,人脉,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是心力上在慢慢衰减。

职场中很多人这样。能力很好,年轻时也有一段时间干得不错,可以升职,但一般到中层或到高级经理的位置就升不上去。其实很多中层都很难到最高决策层。

前几天有位公司做得很大的朋友和我讨论他们公司提拔人才的理念,他说他不愿意再用经验丰富的中年职业经理人,宁愿培养不太成熟的更年轻的人,因为如果在一个位置上始终没有突破的大多是心力不足——

道理完全都懂,但中年之后,慢慢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心力上不愿意再投入,自认为什么都看透了,失去了热情。比如上面倾诉的绩效,这位职场人,认为自己是新人,因为融入不了,才被评为325的。

这些人,虽然看上去还年富力强,心理上很快就是职场老人了,所以干脆不要那些经历太多,磨平棱角的中年人了。

这样的中年人,别说雇佣,我其实都不太愿意和其做同事。

中年的疲惫一旦上身,就暮气沉沉,就会变成职场老油条或者职场老白兔,思想上还想进步,但行动上在混,职场上何谈更高的发展,止步于此就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动的保持活力和锐意进取的劲头,风雨归来,仍是少年。

第一,得到和付出是相对的,支持和约束也是相对的。职场上不会有绝对的公平,也不会有绝对的自由。这种道理20岁的人都认,就怕中年人心理认,却总想着自己或许是可以脱离这个道理的。

第二,接纳当下的失败。绩效325不是什么丢不起的事情,大厂设置绩效325不是为了裁员,是为了改进。哪怕你部门领导真的是为了削你,你也可以更乐观的看待这个绩效分数。毕竟按照制度,325的绩效不足以被裁员,你还有机会,这是真的。

最后,我承认资本的绞肉机存在,这也是市场的本质。

国企的安全感,并不是技术和服务顶尖,而是它并不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那么在国企内确实失业风险小,且绩效压力小。举个例子,我前两天辅导一位国企汽车公司的朋友,他说他们单位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还比不上比亚迪,不过他知道比亚迪的节奏,虽然职业困惑,但是还没想好跳槽。

而私企,在市场竞争中,真实的面对生死存亡。市场竞争就决定了,要生存且逐利。逐利的资本确实会不断的给个人压力,加班评分和任务考核都是真刀实枪的往人身上招呼。

两种不同的机制,孰好孰坏我不评价。

你选择了就要适应,这叫职业精神。

你不喜欢就别选择,这就叫为自己负责。

选择后后悔了,在路上失败了,要么奋起直追,要么接纳失败改弦易张看看。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