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念

“生意不大,但是人人都想分杯羹。”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近几年内地市场的批片生态。

批片,也就是买断版权进行发行的影片,相比那些好莱坞进口分账大片动辄七八亿、十几亿的生意来看,批片的市场其实并不占优势。而且,大多数批片都是一些小众国家的非英语影片,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同样也有一定的门槛,因此,批片更多时候都是作为填补市场多元而存在。

不过,或许也正是批片这种需要引进方“孤注一掷”的心态,使得批片的生意也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押中了,那可能就赚盆满钵满;没押中,那恐怕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批片市场说大不大,但很多民营影企都愿意进来分一杯羹。或许,大家都觉得自己可能成为下一个“幸运儿”吧。

随着本周末,波兰电影《盲琴师》和俄罗斯电影《反恐特战队:清盘行动》两部影片纷纷开画,估计今年的批片生意也基本上暂告一段落了。因此,又到了回顾过去这一年成绩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今年的批片市场整体情况又如何呢?相比过去几年,票房是升了还是降了?未来的批片生意,还会好做吗?

好过去年,但仍是近五年表现最差

截止目前,今年共有48部进口批片公映,总计票房报收17.1亿,占今年到目前为止大盘的不到4%。

这几个数字,或许很直观地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残酷。换句话来说,《长津湖》的57.5亿,相当于3.36个17.1亿,也就是说,160多部类似体量的小批片,才能抵得上一部《长津湖》对整体大盘的贡献。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微乎其微。

拍sir整理了今年公映的所有批片,得到了如下表格。

备注:

1.票房数据来源于灯塔专业版,引进方式参考进口片许可证相关信息;

2.表格内包含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批片,从引进方式看它们属于批片,但在年底核算票房的时候往往会把其一并算入在国产片的票房内;

3.东欧国家的一系列影片,如《小小港湾》《漫漫寻子路》《医者仁心》《荣耀时刻》均属于分账片。

17亿,这在近几年的批片市场中,究竟位于什么样的序列呢?

横向比较来看,即便今年的批片成绩并不算理想,但仍然要好过去年。毕竟,在疫情的压力下,去年的内地影院基本上只营业了半年的时间。回顾去年,共有43部批片上映,但总票房却不足9亿,占整体大盘的5%。

从这点上来看,今年公映的批片数量其实基本和去年持平,都是40多部,但票房成绩却翻了近一番,而大盘占比却又比去年低。这其实说明,后疫情时代,批片市场并没有重新随着电影行业的回暖而水涨船高。这也侧面证明了疫情对于全球电影产业的副作用,仍在持续。

近五年,批片成绩最好的是2017年。那一年,国内电影票房达到了558亿的好成绩。同样也是在那年,在《摔跤吧!爸爸》《生化危机:终章》《一条狗的使命》等多部批片爆款的助推下,当年批片市场成功撬动57亿票房,占整体大盘的10%以上,成绩相当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那之后的两年内,尽管年度票房一直在涨,但是批片市场却起伏不定。2018年,行业寒冬突至,批片市场亦走向低谷,在数量持续上涨到76部的同时,总票房却跌落到32亿,大盘占比更是腰斩。到了2019年,批片公映的数量达到了顶峰时期的86部,累计票房虽不及两年前的57亿,但同样也有42.8亿,大盘占比升至6.6%,同时破亿影片数量高达14部,也是近几年最多的,超过了2017年的11部。没想到,一年后,疫情突至,行业陷入停摆。

目前看来,近五年的批片市场,前四年基本上都能保证占据年度大盘的5%以上。而今年的整体情况,论数量,仅有2019年最多时(86部)的一半多一点;论票房,是除掉去年因疫情影响以外最少的一年;而论大盘占比,更是近五年最低的,甚至不及4%。这些都证明,今年的批片市场,越来越卖不动了。

日片主导,口碑稳定,动画类型受青睐

接着,我们再来整体分析一下,看一看今年公映批片的具体情况。

首先,今年票房最高的一部批片,是来自日本的动画片《哆啦A梦:伴我同行2》,收获了2.78亿票房。其次是中国台湾的《当男人恋爱时》,2.64亿。第三名还是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2.16亿。这也是今年仅有的票房破两亿的三部批片,日本动画占了两个名额。

破亿影片总共6部,其中光是日本动画片就占了一半,美国批片一部,香港和台湾的批片各一部。这些就是今年批片市场的“优等生”们。

回看过去几年的批片冠军:2017年,冠军《摔跤吧!爸爸》豪取近13亿票房,第二名《生化危机:终章》也有11.12亿票房,所有人都看到批片市场的大有可为;而且,仅这两部影片,就占据了全年批片票房总量的42%,由此也可以看出,爆款票房巨头对于总量的带动作用是极大的。

2018年,批片市场冷静了不少,虽然数量在涨,但是票房降低了不少。冠军仍然是印度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但是票房仅有2.85亿,相比《摔跤吧!爸爸》,完全不是同一量级的。前三名里,印度片占据两席,第二名是印度片《起跑线》,第三名是日本动画《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

到了2019年,趋势又变了。数量仍在上涨,票房也相应有所抬升,但10亿+的爆款批片仍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一些3-5亿的“小爆款”。冠军《千与千寻》4.87亿,第二名《绿皮书》4.77亿,第三名《何以为家》3.87亿,接着是《调音师》、《天气之子》等等。国别比较分散,破亿影片也是历年最多的。

而2020年,整个批片市场简直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数量直接砍半,总票房不到9亿,仅有一部《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破亿。疫情的影响当然是最直接的,但另一个角度来看,2017年的盛况的确是很难复制了。

其次,从今年批片市场的出品国别/地区来看,日本毫无疑问是批片领域的最大赢家。从票房成绩来看,日本片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批片冠军;从数量上来看,日本片也是近几年引进批片中数量最多的。

其实从2019年开始,日本片就已经超越美国批片,迅速崛起,当年的14部破亿批片里有6部日本片,且均为动画片。到了去年,国内引进11部日本片,占据批片总数量的1/4,且唯一一部破亿的影片,同样是日本动画。而今年,票房前十名的批片里,日本片更是占了6部,可谓是牢牢稳坐第一把交椅。但我们也应当看出,并不是每部日本片在国内都能稳赚不赔,日本动画和真人之间的壁垒仍然存在,像是真人片《与我跳舞》只有67万票房进账。

除了日本,今年像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进口批片在国内同样也都有破亿的代表作品。此外,欧洲小众国家的影片,也频繁与国内观众见面,将是荷兰、波兰、挪威、比利时等等。这些影片或许知名度不高,票房成绩也很少,但至少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促进作用的。而且,可喜的是,在今年年底,韩国批片重新回归,明年初,印度片也将回归,这些无疑都是积极信号。

最后,从影片的口碑和类型来看,今年批片中的大多数还是保持了不错的质量,且动画仍是最主要的批片类型。

截止目前,今年公映的批片里,共有34部影片豆瓣评分超过6分,及格率70%。超过7分的有17部,8分以上共4部。这样看来,大多数批片都位于6-8分的口碑区间内。而8分以上的影片中,前三名《天堂电影院》《情书》《入殓师》都属于经典老片重映,只有一部《波斯语》属于新片,这部8.1分的冷门佳作在3、4月份冷档期取得3600万的票房,也证明了观众对其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批片的类型,48部批片里,动画类型占了17部,除了日本动画,还有不少欧洲国家的动画片,甚至包括墨西哥、乃至巴基斯坦等等。或许是因为,动画片类型风险小,选择引进动画片相对保险,但基本上除了日本动画,其他国家动画在国内都处于鲜有人问津的状态。至于像剧情、传记、犯罪、喜剧等类型,也是今年批片市场相对比较突出的几个类型。

热潮退去,批片市场面临洗牌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今年批片市场不太景气的主要原因。

首先,爆款缺或许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这里的爆款,指的不仅仅是像《绿皮书》《何以为家》这样的“小爆款”,更是指像《摔跤吧!爸爸》《生化危机:终章》这样的“大爆款”。毕竟,一部10亿的影片对于整体大盘的推动作品是相当显著的;但同时,对于批片领域来说,10亿也确实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除了美国批片,恐怕就连印度批片自己,也很难再达到这样的高度吧。

其次,整个大环境背景,也直接导致了今年批片市场的不温不火。考虑到今年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整个进口片都一定程度上被放缓或者延期,分账片尚且如此,批片同样受到了影响。大家或许还记得,撇开今年的几个热门大档期,有好几个月其实都陷入了“无片可看”的境地,这样的话,整个进口片大盘都已经很低了,更别说区区批片的小生意了。

“批片,说白了其实就是赌。”有不少做批片的朋友曾经和拍sir聊到过这句话。

确实,不同于分账片,由于一次性买断的性质,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具备着极大的盈利空间。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小型影企而言,几百万的投资在院线电影领域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来到批片市场,凭借着一定的买断成本和宣发费用,是有可能实现“一本万利”的结果的。

批片

然而,随着近几年的观察,可以看出,批片市场确实也越来越不景气。往年,批片市场最为火热的那几年,国内外的各大电影节市场展会上通常都挤满了来自国内的片商买家,大家都一窝蜂地抢购所谓的热门新作。

但事实上,大家也发现了,往往听说“谁谁谁抢到了某部影片”,但是到最后,影片并没有顺利地通过大银幕公映的方式与观众们见面,版权始终握在手里,资金无法周转,公司的运转都成了问题。再加上,入局的人多了,批片的成本也逐渐水涨船高,这其实反过来也将一部分买家拒绝在了门外。

无论如何,整体上来看,批片市场受到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埋雷”的危险。

比如,好不容易抢到了一部口碑热门佳作,结果,可能是因为突然跟出品国家关系僵了,送审计划就此搁置;可能是因为有出现敏感内容,不得不进行删减,导致影片失去了原汁原味;可能是因为窗口期时间太长,导致感兴趣的影迷们在出资源时就第一时间看掉了;还可能是出于档期的考虑,为了避开国内的种子选手们等等。熬过了这些难关,好不容易等到上映,万一票房成绩好,那也就算了;万一只有个几十、几百万,那真的是让人欲哭无泪。

而今年批片市场整体的清冷状态,倒也给所有还坚持在这一领域的买家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首先,对批片来说,独到的眼光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用精准的眼光挑选出一部爆款影片,不仅要有好口碑,同时还要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口味,这对于各位买家对市场风向的洞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不是所有泰国片都有《天才枪手》的好命,也不是所有印度片都有《摔跤吧!爸爸》的传播力度。

其次,宣传营销在未来也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大多数引进批片的公司来说,没有充足的预算来做宣发可能是普遍的痛点,这也要求各位片方在营销手段上越发趋于“精细化”。找准潜在用户群,选好档期,借助一些宣传机会适时曝光,进一步扩散口碑,并匹配相应的排片费用。最重要的是,认清影片的体量,盲目乐观是不可取的。

最后,国内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买家不仅要懂内容懂市场,甚至就连相关政策、外交方面的风吹草动恐怕都要有所了解。目前,在中美关系相对紧张的状态下,韩国、印度片的重新开放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的作用。那么,明年的韩国和印度批片有可能会诞生新的小爆款吗?美国批片是就此萎靡不振还是会迎来转机?日本动画片又有哪些会收获破亿的成绩呢?

总之,大浪淘沙,或许在各个领域都是一样。热潮退去,尚还留在这个行业内的“头号玩家”们,究竟将何去何从?而在如今“以小搏大”的暴利之路几乎已经被堵死的情况下,批片生意在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也必然会越来越困难。明年的批片生态,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洗牌呢?我们还将见证下一个《摔跤吧!爸爸》的诞生吗?

一切都是未知,但我们仍心存希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