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世明

年底的裁员潮并没有只局限在互联网大厂,虽然银幕数屡创新高,但单银幕票房产出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局部省市疫情反复,电影院在今年也开始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裁员潮。

小时候学习过雷锋精神的朋友都会记得这句话,“我愿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在现如今分工明晰的各行业,原则上是不提倡兼顾其他岗位和工种,但对于影城而言,很多员工可能要反复被拧到很多地方。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阶段中国内地的影城(包括在运营和新筹建等)仍旧大多以6/7厅为主,不过几年前10厅影城一度成为标杆和风潮,现在仍旧会有大量的多厅存量影城。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多厅影城在长远的经营过程中,它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对标周边的6/7厅影城会有排片空间更充盈的优势,同时对于和发行方协商排片议价时也存在相当的大空间可供操作。

这一切的前提是电影行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同时在产品(暨影片)供给端也有一个持续发力的状态,只不过目前这一切似乎并不完备,大部分影城其实已经在最近三四年期间进行几番人员的精简和调整。

那么对于目前的多厅影城,到底需要多少个员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城激增数倍,重点岗位存在缺口

在大部分观众的眼中最近五六年可能是中国电影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年,无论是影片数量质量和票房都有高速的提升,同时影城的数量也迎来井喷的发展,过往大家去身边最近的影城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但现在很多影城距离居民区只有10分钟的路程。

不过大部分人不知道和并不完全了解的是,影城人员其实早已大为减少,在最高峰的时期,一家多厅影城的员工最少也有二三十人,像一些十厅以上的影城则会有50人的员工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影城在最初会雇用投资人的亲戚朋友做部门小领导和功能性较弱的员工,这也是内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会存在的问题。

但当影城进入高速发展期后,管理人员的用工数量需求增强,普通的场务人员用工刚需可能没有那么强烈,像一些部门经理,尤其是市场部和运营部(包含店长)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这一点其实和很多服务/餐饮类行业所处的情况类似,无论是连锁门店的扩张还是行业本身的扩容,新店只是需要具备经验和资历的老员工和管理人员,但这部分“精英”本身数量就不多,很难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

虽然从目前影城的经验难度上来看,全面数字化和智能管理会消除大多数经营&管理&放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但当出现问题,不具备更多实战经验的部分年轻管理者是较难处理好一些风险和危机。

从经营管理角度上来看,如果影城重点部门缺少执行效率高、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经理,那么对于整个影城经营团队的存续和提高都会存在问题,或许这可能是一部分影城出现了“非战斗减员”一个原因,并不是影城因自身经营问题而裁人,影城如果本身没有核心竞争力,也是很难留下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砖多能,一人多职,

大面积裁员成定式

其实一些大的影管公司或多或少还是较早认识和察觉到一些风险和问题,如果说一部分影城会因为自身的压力和行业风险做人员精简的调整,那么从行业整体发展、包括整个社会的经济趋势来看,人员的裁撤是一个大趋势。

相对早些年,现在青年人无论其是否有高学历,大部分就业压力和在岗持续专注力都不如七八零后,甚至会因为个人一些不那么严重的原因就选择自行离职,这可能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和解聘人员时,所要面对的压力和风险都小了很多。

大部分窗口单位和服务型企业都会面对顾客日益高涨的服务要求,这种服务需求或许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未必是完全合理,但对于顾客而言,如果自身的利益不能在自己的认知内得到满足,那么这种落差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对于影城形成一定的抵触情绪。

▲某从业者的社交平台

其实现阶段不仅仅是影城,所有服务行业都会面临着裁员所带来的服务功能短缺,去银行开放的柜台少、去餐厅服务员人喊不到、去超市找不到服务员介绍产品等等,这些问题矛盾不仅仅是影城在面对。

但到了影城这里,因为影城经营的特殊性,它本身需要一个风险不能完全被100%掌控的放映流程,同时由于顾客群体的不完全集中性,经营时间的特殊性等原因,使得影城在面对问题时,所需要处理的时效性对比其他商业网点更高。

简单一点说这个问题,顾客在餐饮和零售企业出现一些消费纠纷时,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解决。但几乎在电影院如果出现了放映事故和其他相关问题,往往几乎都要在观众离场前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去补偿大家,这一点对比大部分零售和服务企业都不太容易做到。

即便如此,目前影城的人员仍旧需要一人多职业,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幸好现在数字化放映不需要过往那种搬运笨重的拷贝,但放映环节上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仍旧是难以避免的。

但为了维持影城的运行,一些职位仍旧是不能免除的,尽管我们通过一些技术可以去实现所谓的无人检票、无人值守等高级功能,但毕竟从顾客群体来看,并不是所有顾客都能熟练掌握取票和过无人检票闸机的功能,甚至一些老年观众要全程由场务服务员来陪伴才能落座观影。

同时影城在面对发行方时,需要市场部经理的协调。在面对商场&物业的问题时,需要运营经理的出面,虽然从理论上这些事情都可以一人兼职,但如果问题集中出现,由多个经理分摊负责往往会更快的解决问题。

当然在场务、票房和卖品这一块,现阶段大部分影城可能仅留存1-2名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同时参与卖品的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一些相关证件才能上岗,这些都会给影城经营带来也许的压力。

提高服务和放映质量,

需要统一技术标准

其实近几年内地高新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作用到影视行业,但更多是从产业链的上游(暨制作和后期)先发力,虽然从放映媒介和其他方面对于终端也存在较大的提升,只不过从目前的来看,并没有形成更好的统一标准,可能在同一院线和影管公司内会寻求统一的路径,但对于影迷观众而言,这势必会出现一些服务上的瑕疵和差距。

其实从最理想的状态来看,尤其是当下观众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点社交恐惧症,大家巴不得去电影院的时候完全不用和服务员有接触,要不是疫情防控的要求,展示健康码都会被大家视为“多余”的。

既然把电影院视为服务为主的行业,那么如果考虑到顾客群体的复杂和多样性,那么大幅度的减少影城工作人员是不合时宜的,尽管影城可以在黄金重点档期雇用小时工来解燃眉之急,但这些人工未必可以有较好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仔细一想,目前一对情侣(或一名观众)他们在产生观影诉求到最终落座到电影院之时,所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很多。比如说她们在选择观影影片时所产生的矛盾、购票过程中选择场次作为的分歧、去往电影院和商场过程中突发的一些意外、在观影前就餐(或选饮品)所出现的问题等等,包括进入电影院后会因为一些和其他顾客产生的争议纠纷,所有的这些问题最终都极有可能转嫁到电影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起来可能有点夸张(和意外因素太多),但实际上观影前情绪的积累往往会影响到观众的观影过程的情绪变化,这些也特别容易被出现的放映质量问题无限放大,观众虽然不会把影片质量的优劣归罪于电影院,但一定会把一些非正常因素所导致的问题统一扣到电影院身上。

这些问题更多还是因为电影院的服务标准不够统一,也会因为影院服务人员较少被进一步扩大。

尽管从当下的态势来看,电影院用工人员始终会面临进一步缩减的可能,但的确也到了无法减一人的尴尬境地。

当然在不同的影城会存在了因为设计施工和商场业态而形成的较大差异,这也会让影城的服务标准制定异常困难,也得无论是标准6/7厅影城、或者10厅影城都无法用精准的人数来做到服务的最大效益。

必须承认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尽可能的统一服务标准,那么影城在观众眼里,肯定不会成为内地电影发展的短板和问题,毕竟相对而言电影院想改善一些问题往往要比上游的制作端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