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东的客家地区,有一种用艾草做成的小吃非常受当地人喜爱。每个地方的叫法又有所不同,又叫艾粄、艾糍、艾饺等,是广东省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的应节小吃,属于客家菜,“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粄虽然是清明时节的小吃,但在平时也能在市面上买到,许多家庭主妇也会在家里制作,自己在家做,馅料搭配就更多元化了。不同季节,用料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夏季,新鲜的萝卜远不如冬天的美味,所以很多人选择用萝卜干来代替新鲜的萝卜,口感和味道又是另一番滋味呢。艾粄还可以这样做?皮薄馅大有韧劲,咬一口满嘴生香很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朋友说艾粄好吃皮难做,其实只要掌握了揉面的方法,做起来超级简单,比做面食类点心还省事,因为它不用酵母发面,从揉面到调馅,中间不用等发面过程,一气呵成,半小时内就可吃到香喷喷热乎乎的艾粄,我把它定义为快手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学会揉艾粄的面皮之后,以后做许多类似的小吃你就会触类旁通了,都可以用此方法做面皮,其中的馅料更是千变万化,可甜可咸,肉类、豆沙、素菜均可按照自己的喜爱制作,哪怕是没有艾草的情况下,用抹茶粉一样能做出这样的小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享比较完美的面皮配方:糯米粉与面粉的比例为8:2。就是100克糯米粉加20克面粉,如此类推,全部用开水和面,用面粉代替粘米粉,揉出来的面皮不容易开裂,口感更加软糯筋道有弹性,因为开水和面,馅料在包之前也炒熟了,包好的艾粄放入蒸锅蒸十分钟基本就可以熟透了。下面就在制作过程中详细分享做法吧,喜欢吃艾粄的朋友可以将它收藏起来或转发给有兴趣的朋友,方便随时能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材:面皮制作,糯米粉1000克、面粉400克、煮熟搅碎的艾草200克、开水适量

馅料:腊肉200克、五花肉500克、萝卜干200克、大头菜干100克、银鱼干50克、冬菇80克、蒜苗1把

调料:盐8克、酱油2汤匙、蚝油1汤匙、鸡粉5克、白糖5克

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萝卜干及大头菜干提前泡软,洗净后切碎,将腊肉洗净后放入蒸锅内蒸软,取出切粒,五花肉去皮洗净,肥瘦分开切粒,银鱼干洗净切碎,冬菇泡软后剪去冬菇头,再切碎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烧热炒锅,倒入肥肉煎出油脂,煎至两面焦黄色时,如果锅中油太多,可以盛起一部分用于平时炒菜,留点底油及猪油渣就来做馅,口感香润又不会过于油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倒入瘦肉、腊肉、银鱼干、冬菇、蒜梗大火炒至香味四溢,8成熟的时候再将菜干放入锅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萝卜干、大头菜干同时倒入锅中,继续翻炒6-8分钟左右,期间可以撒点清水或高汤润润锅,让食材快速熟透软化,然后放入酱油、盐、鸡粉、蚝油、白糖充分拌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撒下蒜苗,关火后搅拌均匀,盛入大盆中,馅料就做好了,放在一旁冷却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作面皮,将糯米粉、面粉倒入大盆中,倒入解冻后的艾草碎【艾草是春季采摘的,煮熟后捣碎分袋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内,随用随取】接着慢慢加入开水,一边加水一边用木铲搅拌面粉,直至面粉能揉成团,停止加水,一直用木铲拌均匀,待面团稍微冷却,再用手将面团揉至光滑柔软,尽量多揉几遍,这样做出来的艾饺就会弹性十足,香韧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大面团分割成若干均等大小的面剂子,用一张保鲜膜或锅盖把剩余的面团遮住,防止水分流失,造成开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一个面剂子,用巴掌或擀面杖摁扁,中间放入馅料,尽量放多一点馅料,因为用开水揉的面皮筋性好,张力足,一边包一边拉扯面皮,馅料的容量也大,包好捏紧封口,形状可以随意捏,我做了两种形状,一种饺子状,一种圆饼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好的艾粄垫上一张油纸防粘,没有油纸可以用剪开的芭蕉叶或是粽叶代替,整齐码在锅内,遮上锅盖,大火蒸5分钟后打开锅盖,让水蒸气散发一部分,接着再遮上锅盖蒸8—10分钟左右即可,蒸的时间酌情处理,饺子个头大蒸的时间相对延长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尚小贴士:蒸好的艾饺稍微放凉才取出来,这样才能保持形状不变,口感更加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