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很广的7大俗语,其实都是被误读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7大误读的俗语反而被认为是正确的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裨(pí)将被误读为“皮匠”。裨将是副将,原意是3个副将的智慧加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虽然3个裨将到底能不能顶上一个诸葛亮存疑,但是“皮匠”不要说3个,就是30个也未必能顶上一个诸葛亮。毕竟,打仗不是在皮子上缝缝补补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语比较无厘头,为什么要把孩子舍了去套狼?世上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和狼之间,都会选择保全孩子,这还用说?其实,这句俗语原话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指的是想要打狼,就要多跑些路,路走多了自然费鞋。

3、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被很多人误读后,认为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手段毒辣、要狠。其实,这完全违背了本意,原话是“量小非君子,”。这里的“度”是指度量,也就是胸怀,意思是身为大丈夫,要顶天立地于天地间,做事坦坦荡荡,为人要胸怀宽广。跟手段毒辣毫不沾边,千万别再误读了。

4、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话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指的是女人哪怕嫁给了乞丐也要伴随其一生,哪怕嫁给年龄大的老人,也要跟随一辈子。说实话,这本是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道德枷锁,被改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情有可原,毕竟属鸡属狗的人不少啊,对吧?

5、无奸不商:这句广泛误读的俗语,往往被经商之人拿来作挡箭牌:你看老祖宗都说了,经商之人不奸诈不行啊……其实,这句俗语的原话是“无尖不商”。在古代,开粮行都是以升、斗来量的,商人卖米时会把升、斗堆成尖,尽可能让购买者感觉占到了便宜,从而赢得更多回头客。

6、有眼不识金镶玉:荆山玉被误读为金镶玉。荆山位于楚国境内(今天湖北保康县),楚人卞和发现一块宝玉,但是在献玉的过程中,因玉工不识宝,卞和分别被楚厉王、楚武王以欺君之罪砍去双脚。最终,楚文王继位命玉工剖开璞玉才发现稀世之宝,被雕刻成"和氏璧"。此后,荆山玉就代指价值连城的宝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狗屁不通:原话本是“狗皮不通”。这句俗语被误读后,变成了一句脏话。其实,原话虽然粗俗,但还不至于如此不堪。狗的皮肤没有汗腺,夏天排热时,要伸出舌头散发体内的热气。因此,古时人们用“狗皮不通”来形容行不通、办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