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乾隆母亲本来也就在历史圈里有名,但随着《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这些现象级电视机的热播,乾隆之母孝圣宪皇太后变得人尽皆知。

而乾隆的身世之谜,并非是现代才开始流传,事实上在乾隆登基之后,他的出生问题就已在民间甚至朝堂上传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乾隆多次写诗对自己的身世进行辩解,后来继位的嘉庆皇帝也在这事上发表过看法。

一个前后两代皇帝都无法忽视的问题,恰恰说明了此事不是扑风捉影、空穴来风,而是一个清史上的重要课题,所以即使是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也对“乾隆生母”一事慎之又慎。

目前所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

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太后究竟是不是汉人?

对于此事,史料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而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正是目前学界争论不休的根源。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原文记载。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

记载中的“侧福金”就是“侧福晋”,“格格”一词不是指公主,而是侍妾的意思,上谕中的年氏自然是年羹尧的妹妹,而熹妃钱氏,便是乾隆帝弘历的生母,或者说电视剧中的甄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史料是非常权威,原因只有一个,它是雍正即位时封妃的原始档案,此处记载中将孝圣宪皇太后称为“钱氏”,很明显这是一个汉姓,说明乾隆生母是汉人。

无独有偶,在另一份乾隆十七年的史料《永宪录》中也有类似记载。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昭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前面还是太后谕旨,这里便是正式的“金殿册封”了,此处同样将乾隆生母称为“钱氏”。

《永宪录》的可信性极高,它是记录雍正即位前后一份极著名的史料,可以说只要想研究雍正,就无法避开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史实。

以上两处史料都证明孝圣宪皇太后是汉女,所以乾隆的血统应是满汉各半。

但是到了乾隆朝鄂尔泰和张廷玉编撰的《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里,“钱氏”就变成了“钮祜鲁氏”。

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

“钮祜鲁氏”即“钮祜禄氏”,此姓为满族老姓之一,与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等满族著名姓氏处于同一档次,十分尊贵,而从这份记载来看,熹妃“甄嬛”出身为满族。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堂堂大清官方史料,却对“甄嬛”身份的记录前后不一致呢?

答案:清朝施行的是“满汉不得通婚”的制度!

清军入关后,为维护八旗子弟的特权地位,因此在“血统”一事上犹为注意,无论旗民还是汉民违反了此项规定,轻则流放宁古塔,重则菜市口上杀头。

当然,这只是对一般老百姓而言,似“四爷”这般亲王皇子,自然是有些特权的,事实上雍正除皇后乌拉那拉氏是满人外,他的侍妾几乎都是汉女,前文引用的史料中也反映出这一点。

“甄嬛”的身份问题就出在这里,她生下的弘历,如无意外将是雍正之后的下一任皇帝,但堂堂大清皇帝,娘亲却是汉人,这是八旗贵族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不仅如此,如果乾隆暴露自己有一半汉人血统,更是会触发清廷的统治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清室只能是瞒天过海,将“甄嬛”的姓氏由汉姓“钱氏”改为满姓“钮祜禄氏”,以此封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但不管清廷后来怎样改,前面那些记录着“钱氏”的原始档案却保持着原样,不知是清廷的疏忽还是乾隆故意留下的线索,这就造成了现在清史对乾隆身世记载不一致的问题。

历史上乾隆六次南巡,前几次都带着他的生母孝圣宪皇太后,并且有四次都住在浙江海宁陈家,由于这个行为由于太过异常,以至于民间传出乾隆是海宁陈家私生子的传闻,包括金庸在其《书剑恩仇录》一书中也借鉴了此项传说,讲乾隆和陈家洛是两兄弟。

但有个情况却不得不重视,海宁除了陈氏,还有另一个名门望族——嘉兴钱氏。

《延禧攻略》一剧中便认为孝圣宪皇太后“钱氏”是出生于嘉兴大族钱氏。

虽然史料上没有任何关于孝圣宪皇太后和嘉兴钱氏关系的记录,但从乾隆南巡一系列的动作来看,却不无这种可能。

以上观点目前只是一种猜测,暂时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太后的身份之谜,现在学界依然在研究探索之中。但我个人认为,“甄嬛”为汉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史料中原始档案比后来“加工”后的记载要可靠的多,事实上,假如证明了乾隆的确具有满汉双重血统,也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的。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修史者完全不带任何倾向的所谓“客观记录”,几乎就没有存在过。

尤其是清史中的一些记载,有不少内容本就是为了清廷的统治服务,乾隆的身世问题,也牵涉到这个方面,所以更显扑朔迷离,要真正解开这个谜题,还需要历史学界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