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谓旁观者,是指与所发生事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局外人,但并不是对所发生事件不关痛痒的人。他们心态平常,但目光敏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也愿意说三道四,评头论足,而不在乎当事人喜欢与否。用IBM前董事长郭士纳先生话说,他们是职业特定意见持有者;他们的社会价值,就是他们观察的洞见力,以及他们从一个局外者的角度对某一活动的评价附加值。

为什么旁观者比当事者?我总结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信息优势

一个人的判断力很大程度上与其所拥有的信息有关。当事人作为局中人,通常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问题,尽管他们有身临其境的优势,但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此不知彼。相反,旁观者作为局外人,可以远距离、全方位地观察事件,尽管他们难以对树木有详尽的了解,但可以收森林于眼底,不会犯一叶遮目的错误。

特别是,在一个社会中,初始信息分布于众多的个体中,一个人最终拥有的信息与其他人愿意释放的信息有关,而拥有信息的人是否有积极性向他人释放真实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这种信息如何影响释放者的利益。当事人作为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难题是:一方面,正确的决策要求别人向他提供足够多的真实信息;另一方面,那些拥有信息的人通常并没有积极性提供真实信息,除非这种信息可以导致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所以,我们看到,在领导面前说假话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最开明的领导人,也免不了被谎言所包围。当领导人得不到真实的信息时,自然就只能昏昏如也了。相反,旁观者没有决策权,别人并不在乎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信息,所以在不经意中就获得了许多真实的信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是心态优势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这很大程度上与做出判断的人的心态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解释所观察到的事件,也更愿意相信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即使这种信息很不可靠。我们经常说,看事情要用平常心,其实这是很难的。有句话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智商最低的”,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当事人。比如说,当一个企业处于上升期,企业家一门心思要把规模做大的时候,讨论收购问题,他看到的只是潜在的收购对象的资产规模,而对其巨额债务会视而不见,即使被兼并企业问题成堆,他也只把它们当作粘在美人脸上的泥巴,洗洗就干净了。

旁观者的优势在于,他们没有利益在其中,没有自己的主观愿望要实现,不带有色眼镜看问题,所以更能客观地看待所有的信息,做出中立的判断。所以亚当·斯密建议,遇到利益纠纷时,每个人都应该像内心深处那个“不偏向的旁观者”(impartial spectator)那样思考问题。

人们通常有一种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就我的观察,过去成功的人士,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做到自知之明。所以常常是不到南墙不回头。旁观者与成功者不同,他们没有成功的业绩可以炫耀,没有胜利可以冲昏头脑。

当然,旁观者不一定就清,但只要不把自己变成当事人,也不是对什么都麻木不仁,他就有保持清醒的优势。如果他能把自己的想法直言不讳的吐出来,对当事者会大有补益。

(本文写作于2003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