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坐落于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上的城市是近代最重要、最受关注的城市。“魔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别称之一。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拍摄的是上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上海。这些老照片真实再现了70多年前的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繁华与多元化。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百老汇”大厦。“百老汇”大厦1934年由英国人所建 。地处北苏州路,南靠苏州河,东临黄浦江。大厦高76.7米,22层,气势雄伟挺拔。“百老汇”大厦曾经拥有上海最高的观景餐厅,最早的楼内停车场,是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外白渡桥。外白渡桥是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始建于1856年,最初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外白渡桥改建,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后更名为“外白渡桥”,并沿用至今 。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街景,那个年代的上海马路两边已经停满了 轿车,可见上海作为当年的亚洲第一大城市的繁华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40年代的上海襄阳南路新乐路口街景,一位外国女性牵着小狗在逛街。照片中的这所教堂是建造于1925年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豫园。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豫园内的游人。对照现在的豫园,豫园外面那片人工湖和石桥没有变化,周边的洋房被改建成了仿古的豫园商城。苏州河上的钢梁桥,岸上的高楼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旅居上海的外国人。40年代的上海,东西文化杂糅,有不少的外国人都跑来上海居住,当时的上海可以说是海纳百川,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这里碰撞和交融。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一所酒吧里与外国人共舞的姑娘们。上海舞业自1920年开始发展以来,一直保持极为红火兴旺的态势,到了40年代发展到鼎峰。

图为40年代末的上海,一所西式餐厅里几位打扮时髦的上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