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

回望过去,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球土特产”、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2020年中国实施的39次发射任务,不少至今仍令我们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来源: 新华社

那么,2021年,中国航天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未来,广东的航空航天产业如何发力布局?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看点:火箭家族“新生”报到 重磅发射目不暇接

盘点2021中国航天大事,首先我们来看看运载火箭新成员——

长征六号甲火箭将迎来首飞

长征六号甲火箭是我国首型固液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固液体动力的跨界合作,意味着火箭可以兼具二者的优点——固体动力的推力大、时间段,以及液体动力的推力稳、比冲高

长征六号甲火箭,来源:我们的太空

也正因如此,固液结合运载火箭在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方面更具优势。

在运载火箭家族不断壮大的同时,重磅的航天发射任务愈发吸引人们眼球: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越来越近

2月22日,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与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根据计划,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

运载火箭和核心舱已就位,空间站建造还会远吗?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事实上,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未来两年内还将实施11次相关发射任务,包括空间站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等等。

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

除了空间站发射,航天科技2021年还将发射海洋二号D卫星、中星9B卫星、风云三号05星等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满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广播电视、气象等各个领域应用需求,助力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

广东:布局航天产业 探索浩瀚宇宙

从稳步推进的国家航天任务到不断壮大的商业航天市场,航空航天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公众和资本的关注。

近年来,广东加速在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其中广州南沙将建造火箭生产基地。

这意味着,南沙将有望成为中国南方航天港。

广州南沙打造航天航空产业园

去年,南沙启动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现任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毅强介绍,中科宇航拟在南沙建设集研制、生产、实验、总装及测试于一体的固体及液体火箭生产基地,并将集聚一批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进驻,旨在打造“产学研政金”一体化、国际一流的航天产业集群。

南沙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效果图。

首期100亩产业化火箭制造基地预计于2022年6月建成,将具备年产25—30发火箭的产能,为商业卫星公司提供发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科普还将是南方基地的一个重要职能。

该项目整体建设将历时10年左右,与其他航天中心不同的是,这里建成后将会对公共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效果图。

公众只需要通过预约方式、按照预定参观通道,就可以现场参观火箭和卫星的研发、生产和发射过程

在不久的未来,“火箭科技”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大批卫星应用机构和企业集聚

在广东,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卫星应用机构和企业。

以深圳市为例,目前多家企业已经进入小卫星制造领域。2016年7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高通量宽带卫星项目签约暨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而在去年7月,被命名为“深圳星”的通信卫星亚太6D卫星,经过5个月的太空漫游全面转入运营阶段。

2020年7月9日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D卫星。来源:新华社

“深圳星”由亚太星通及其股东单位参与设计监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历时近4年、投资20余亿元,从设计监造到投入使用,背后都有深圳科技公司的身影。

在珠海,“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批两颗卫星2017年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视频成像卫星的发射,提升了我国从内陆到沿海地理、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变化监测的时效性;2019年,国内首颗由国家立项、面向未来引力波空间探测技术试验卫星“天琴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迈进“太空试验”阶段。

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广东的航天航空产业实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东在商业航天方面正逐渐形成产业闭环,从制造到应用服务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进而为广东省产业升级,带动整个华南乃至东南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卞德龙

【作者】 卞德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