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二,别人5毛,我一块,别人10块,我20。别人50,我100,最终我把这张照片买到手。因为我是万荣人”临汾的收藏爱好者日前在藏友面前骄傲地豪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翻过老照片,看到了一段文字,怪不得那位藏友“大方”,除了藏友有万荣人那股子X气外,原来他看到了照片中的文化。照片的背景是著名的“万荣飞云楼”。该楼在华夏也是“久闻大名”,可与晋北应县木塔媲美,有“南楼北塔”之美誉。

据了解,飞云楼位于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丰富的立面构图。飞云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代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飞云楼顶层屋面日前完成修缮,主体工程于10月完工。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80年正月十六日,时值改革开放第二年,社火节目经历“文革”期间的断代,传统的社火在10余年后与群众见面,年轻人感到新鲜,过来人感到中国要腾飞了。

这张纪实 照片的文字说明,这是一张1980年万荣县文艺调演的照片,它排在该县文艺调演演宣传栏的第一张,当时的收藏者出人民币9角。经他了解,照片中心处的头裹白毛巾的老人叫解子亮,解子亮当年83虚岁,他的精神很好,思想舒畅,因此,不惜出人民币9毛钱买了这张照片。那时第一年的义务兵也仅是6元的津贴,一般的干部也就是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三级工每月也就不到30元人民币。9毛钱可以买到18个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