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时期三位雄主逐鹿天下,而受罗贯中“正统”观念的影响,蜀主刘备身为中山靖王的后裔,自然代表着刘姓政权的天命,以致于后人将魏国与吴国看作是“反派”,而且在刘备遭受挫折之时,都不禁为之伤神。事实上比起魏国与吴国两位君主,刘备的“创业史”是最坎坷的,他在起兵后多次遭到溃败,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四次将自己的妻子与孩子抛弃。史书只是记载了这段过程,却未描述关于刘备的任何情感,以至于刘备给世人,留下绝情寡义的坏印象。刘备是一个以仁义而闻名的英雄,给他贴上绝情寡义的“标签”合适吗?其实通过“深扒”史籍,以及他追谥夫人的诏令,可以看到他对妻儿的真实情感。刘备一生都在屡败屡战的路上,他只是很少,或者没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四次抛弃妻儿逃跑的记载

史书关于刘备败逃之时,抛弃妻儿的记载总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建安元年,当时刘备率军与袁术作战,吕布趁机偷袭了下邳,史载“掳先主妻子”,吕布这一次将刘备的老婆孩子都抢走,后来刘备给吕布求和,才救回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第二次是在两年后,吕布再次攻打驻军沛县的刘备,同样掳走了刘备的老婆孩子。不久后曹操出兵擒了吕布,刘备才复得妻儿。第三次是在建安五年,刘备背叛了曹操后被击败,史载:“曹公尽收其众,掳先主妻子,并擒关羽以归”。这一次曹操不仅掳走了刘备的妻儿,连刘备的二弟关羽也被曹操擒住。刘备的家眷第四次被掳,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史料记载刘备在长坂坡,丢下妻儿落荒而逃,这里的妻儿指的就是甘夫人与蜀后主刘禅,他们依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得以脱险。

从刘备与妻子的关系分析其中内情

刘备四次抛弃妻儿,在史书上记载都非常简略,没有记载刘备的感情流露,以至于世人将他看成是一个虚伪且绝情的人。那么刘备当真这样一个不堪之人吗?他与自己的老婆孩子的感情,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要从史书中,一一深入分析刘备,与妻妾后代的感情状况,得到一个公正的解答。刘备自建安元年起兵,当时只有24岁,但在古代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有家室了,刘备的原配夫人是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当时有无子女也没有史籍记载。史书称刘备转军广陵海西,糜竺将自己的妹妹,与大量的财产都献给了处于困境中的刘备,当时刘备的妻子被掳走,所以糜竺的妹妹变成了正室,称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刘备感情深厚的甘夫人与吴夫人

史书记载:“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为妻妾”。刘备在被任命为豫州牧,回到小沛是在建安元年,此时糜夫人还在,甘夫人自然为妾。后来糜夫人死在了甘夫人之前,所以史籍记载甘夫人因为贤德,而掌管内室,后来甘夫人随刘备辗转到荆州,并在建安十二年生下了刘禅。当年长坂坡一战中,刘备一部溃败,乱阵之中刘备丢下甘夫人与刘禅奔逃,母子二人因赵云拼死保护才免于遭难,不久后甘夫人也逝世了。孙夫人是甘夫人死后,孙权在建安十四年主动送予刘备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双方同盟关系。两年后刘备入益州,孙夫人被孙权召回东吴,归去后一直杳无音讯了。另一位吴夫人,是刘备在成都迎娶的,吴夫人本是刘璋的寡妇儿媳妇,孙夫人还吴后,在众部下的主张下,刘备将其收入房中。

白帝城临终之际彰显刘备真实心态

刘备的这四位夫人,糜夫人与孙夫人都算是政治联姻,且与刘备相处的时间短,很难产生深厚的感情。只有出身低贱的甘夫人和寡妇吴夫人,对刘备有着比较稳定且深厚的夫妻感情,二人被封后并立传,也凸显了这一事实。甘夫人自从建安元年成为刘备的妾室,到建安十二年生下刘禅,与刘备夫妻十多年,曾三次被弃两次被掳,可谓是一生坎坷艰辛。赤壁之战过后甘夫人逝世,被刘备安葬在了南郡。甘夫人虽然出身微寒,但性格十分贤惠,刘备还在章武二年,追谥其为皇思夫人,迁葬到了蜀地。但是迁葬之事十分繁琐,直到刘备死在了白帝城之时,甘夫人的遗骸才运回成都,而后由托孤大臣诸葛亮,亲自负责安葬事宜。章武二年正是刘备败退白帝城之际,为何要在此时追谥,并迁葬甘夫人呢?

追谥迁葬甘夫人尊崇婚姻礼仪

有学者研究分析当年史料,称时值刘备大限已至,全身心放松回忆自己的一生,想到了甘夫人的贤惠,与其不幸的一生,心中思绪万千,因而给了甘夫人一个正式的名分,并将其遗骸迁葬到成都,以此来弥补心中的感情亏欠。诸葛亮在《上言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的表文中,还不惜笔墨大肆赞扬甘夫人的贤德,并追述了刘备的重情重义,因为思念甘夫人,专门遣专人将远在南郡的甘夫人遗骸迎接回成都,随后追尊其为昭烈皇后,并要求与自己合葬。吴夫人跟了刘备之后,先后被封为汉中王后与皇后,刘禅继位之后又尊其为皇太后,死后也是与刘备合葬在了惠陵。从甘夫人与吴夫人的经历,与死后的结局来分析,能看出刘备对婚姻礼仪的尊崇,他对于这两位夫人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对儿子的情感解读

刘备到底有多少子女,史书并未有过统计,虽然他在败逃之时,抛弃子女并没有在情感上有过何种表达,但他对自己的子女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刘备的养子刘封,因为不接受关羽的援救命令,导致孟达降了魏国,最后被赐死。其实当时赐死刘封,是为了避免未来诸子争位,刘封因罪不当死而被赐死,刘备为之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其实正史中的刘备很少哭泣,这时已经六十岁的他,眼泪里充满着无奈与痛心,也体现了他对养子依然心存体恤。刘禅被立为太子之时,刘备选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辅佐,表现出了对自己后代教育问题的重视。而且给刘禅的遗诏,更是凸显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在临终之前对儿子的殷切期许。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立下遗嘱对刘禅谆谆教导,希望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要求刘禅多读书,做一个学兼众术之人。刘备这一份遗嘱,将自己一生的感悟,与做人的原则都传授给了儿子,体现了对刘禅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父子之情。

陈寿对三国后妃的评价

刘备四次抛弃妻儿,正是他坎坷创业之路的折射。其实四次抛弃妻儿都是形势所迫,在刘备有了足够的实力,入蜀称王为帝,与在白帝城心理处于比较安定的时间中,他的身份从一个帝王,一个团队的“主心骨”,回归到了丈夫、父亲的角色,表现出了对人伦礼仪的尊崇,和对亲人应有的感情。陈寿在《三国志》中对魏、蜀、吴三国的后妃,都曾发表过评论,魏主曹操和吴主孙权的妻妾子女,都没有像刘备妻儿一样,遭受过多次被掳的经历。陈寿评价曹魏后妃:“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认为曹魏的后妃享受到了荣华富贵,而遵从礼仪没有像东汉后期那样干涉朝政,是十分值得赞美的。

高度赞赏蜀国后妃贤德与刘备的感情

评价吴国后妃时说:“嫡庶不分,闺廷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陈寿谴责孙权不能正家风,嫡庶不分造成了后宫错乱殃及后代的结果,为东吴败亡埋下了重大隐患。而陈寿在评价蜀国后妃之时,称:“《易》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于此矣”。陈寿说夫妇是人伦的开始,感情的浓厚,再也没有超过夫妇的关系了。因此甘夫人与吴夫人被封后,并立下传记纪念,强调了夫妻感情,在蜀国的深刻体现。陈寿在评价三国后妃之时,严厉批判了吴国,而对蜀国后妃的品德与夫妻感情大肆赞赏,很明显并没有指责刘备无情无义,说明刘备在夫妻感情上的努力,真正做到了循礼有情。

尾声

刘备的一生都是在无休止的厮杀之中,也在无数次跌倒后重新奋起,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英雄。刘备因为长期流离,以致于个人感情,被淹没在厚重的历史之中,史载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他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在其败逃抛弃妻儿的过程中,没有看到他的情感外露。不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看出刘备,绝不是一个绝情寡义之辈,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与孩子。因为四次危急形势抛弃妻儿逃走,就断定说刘备绝情寡义,未免太过武断了,因为需要刘备负责的人毕竟太多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随意给任何人贴“标签”,要根据历史背景与史实,还古人一个公正的形象与评价。

【参考资料:《三国志》,《驳“刘备绝情寡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