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西欧的文学世界当中,宗教意识的渗透成为当时的典型色彩,而随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我们会发现,在传统的宗教文化和人文主义文化的交替潮流中,有一种承上启下,亦可说是过渡式的文学模式,这就是接下来笔者要介绍的以诗喻诗。

的确,一个时代有属于该时代的文学色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代文学诗人但丁的理解中,过去的宗教文化并非是一无是处,相反其对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丁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被认为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不管是旧时代的宗教社会,还是新时代的人文主义社会,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文学历史其实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并且其内容和所象征的意义,也是在不断丰富的。

在宗教时代,由于意识形态的狭隘,因此大部分的诗歌,其实都是有一种含蓄的、隐喻的风格的。

这种借助浪漫主义诗歌,来表达作者乃至一部分群体,对于当时现实社会的看法、观点的模式,就是但丁总结的以诗喻诗。

而且这种传统的隐喻文学创作风格,对于但丁个人的诗歌创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但丁诗歌当中,可以明显看出隐喻的影子。

比如在其著名的诗歌《神曲》中,我们能够看到太多太多的现实场景,但丁更加坚信在黑暗社会中的黑暗人群,必然会遭到上帝的惩罚。

与此同时,但丁也坚信黑夜过后,光明终将到来,人们的生活也必将会更加美好。但丁本人虽然生活于旧时代的天主教会时代,并且也深受罪恶、丑陋的教会势力的腐蚀,但是他本人却出淤泥而不染,他能够看清形势和社会本质。

他认为传统的以诗寓实的风格,似乎更能表达对于现实社会和宗教势力的不满,因此他也愿意秉承这种方法,并且不断创新,以求能够呼吁人性,批判腐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来源于现实,只有立足于现实社会,不脱离人气才能够真正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和支持的文化。

而在文艺复兴以前的中世纪西欧时期,教会文化对于文学领域的统治力同样强大,这使得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中,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照顾实在有限。

这也令当时的教会文化,并没有实现真正地立足于实践,立足于人民,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是非常积极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其实是一种模仿,所谓的模仿其实就是,笔者在上面所说的立足于实践。

如若没有现实社会,没有人类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所谓的文学根本就不会出现,即便有的话也只是虚无缥缈的,没有灵魂的。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的确十分深刻,即便到今天我们在谈到文学创作之时,也分外注意要将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如果说中世纪时期的西欧,由于宗教势力的影响,使得文学被迫受到教会思想左右的话,那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教会势力的衰落,文学创作则更加注重对于人性的伸张,对于现实社会的刻画。

当时意大利著名诗人斯卡里格,就认为诗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要高度还原现实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如此一来这样的诗人才算是合格,才算是基本上履行了一名诗人的义务。

关于文学创作的独立性观点,其实在文艺复兴期间开始大放异彩,在传统的文学观点当中,文学似乎总是和其他领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比如文学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经常被赋予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使得文学仿佛只能够依靠某些势力,才能够产生社会影响,才会引人注意。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独立性开始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思想表达出来。

著名的文学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文学应当拥有自己独立性的观点,他利用自己的学识,对亚里士多德编著的《诗学》进行翻译和注释,由此将自己支持的文学独立性观点全部表现出来。

在他看来,文学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其应该有属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反映出浓厚的政治或者经济气息。因此,卡斯特尔维屈罗十分注重诗歌应该有自觉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支持文学独立性的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薄伽丘,他的主攻方向为诗歌领域,他认为诗歌拥有强大的独立性和探索性。

特别是与中世纪的神学相比,充满更浓厚理性和感性交叉思维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神学不能够完成的任务。

薄伽丘实际上将诗歌的地位,一下子提升到了神学高度,这使得诗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