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谓宦海浮沉,古代王朝中不乏仕途坎坷的名臣,例如三起三落的唐朝政治家裴度,与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都是其中代表。然而还有一位北宋高官,甚至比上述两位还要“惨”,那就是一生五起五落的北宋名臣寇准。寇准以性格刚直而闻名历史,他是促成宋辽“檀渊之盟”的功臣,使得宋辽两国休兵止戈,深受百姓的爱戴。但是他中正无私、好刚使气的特点,难免会让皇帝有所顾虑,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许多权贵,以致于屡遭同僚排斥,多次遭到贬黜,最终死在了雷州。而且寇准其实不算个清官,他在富贵之后生活奢靡,晚年又痴迷追求功名权位,多为世人所诟病。然而民间对寇准许多的评价,却是有失偏颇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寇准的复杂人生,来评价他一生的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直寇准上殿百僚股栗

《宋史》记载寇准“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可谓是一位少年英才,他以刚硬的性格而称于世。寇准擅长谈边事,刚正直谏的品性,深受宋太宗的器重,有时候甚至因为直谏,敢让皇帝下不了台。端拱二年有一次寇准与宋太宗议事,史载:“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宋太宗被寇准直言气得怒起,寇准竟然又把宋太宗按在了座位上,事情才得以解决。也是因为此事,宋太宗时常对部下说,寇准就是他的魏征。后来寇准升迁枢密副使,步入了北宋核心执政圈子,他依然不改刚直的性格,甚至到了寇准上殿,百僚股栗的地步。直到“檀渊之盟”达成,寇准的名望达到了巅峰。

力劝宋真宗亲征契丹

景德元年契丹大军南下,北宋边防告急,朝野震惊慌作一片,真宗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得到了枢密使王继英的支持,宋真宗思索了一番,决心亲征契丹人于檀渊。宋真宗成长于和平年代,未曾经历过先祖们的戎马生活,他在决定亲征之后短时间内,就产生了动摇心理,带领大军走到擅州,寇准催促赶紧渡河,但宋真宗始终不愿渡河,后来在大将高琼的激励下,才小心翼翼地渡过黄河。寇准为了激励士气,建议真宗检阅军队,将士们果然因此山呼万岁士气大振。在后来的战事中,契丹主将萧逹揽,被宋军一箭射死,契丹大军顿时呈溃败之势,从而希望与宋朝议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真宗顺势而为答应与契丹议和,最后以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三十万岁币,换来了和平,史称“檀渊之盟”。檀渊之盟的签订,长期维护了宋辽两国的安定,一直到北宋末年,两国都未起大规模战事,宋辽战事的消弭,为最中原百姓带来了近百年的和平。一手促成此事的寇准,从此名声大噪,范仲淹就曾因此高评价过寇准,“寇莱公檀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王安石也曾说过:“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寇准的名声,也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更有“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的“流行语”。虽然寇准的高名望传世,但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寇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无论是王安石还范仲淹,都是北宋的改革家,他们对寇准有左右天子的能力充分肯定,以寇准为楷模,也定会期望自己,也能左右天子,在国内推行改革。老百姓心中有一个“清官情结”,他们希望清官是个完美的人,而关于寇准的一些记载文献,显然有失真之处。人们在塑造清官的光辉形象之时,也不能忽视清官们另一面的特点。寇准生于士人家族,然而却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所以在寇准中了进士之后,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寇准可谓是一生豪奢,这一点历来被世人诟病。《宋史》记载:“准少年富贵,性豪奢,喜宴饮······”然而许多人却对此持否定态度,例如欧阳修关于寇准奢纵问题,与钱惟演曾有过交流。

欧阳修对寇准的态度转变

有人说过寇准家的青帷二十年未曾换过,邵伯温直接进行否定,邵伯温是宋代的理学大家邵雍的儿子,他可能因为尊者讳,才持有此态度,极力反驳寇准的骄奢之说。而欧阳修最初也是认为寇准屡遭罢黜,并非是因为生性奢纵所致,而是晚年贪恋权利不肯退休,以致于晚节不保,在这里欧阳修还对寇准有贬低的意思。但是多年以后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又对寇准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寇准在邓州为官之时,家中不点油灯,在他离任之后,人们前去他的官所,却发现无论是厨房还是茅厕,都是烛泪成堆。邓州盛产花蜡烛,史料记载邓州每年,向朝廷进贡一百支蜡烛,而寇准的寝室则是燃烛达旦,连厕所都满是烛泪,不知道他在邓州做官时,晚上要点多少蜡烛。欧阳修在有了一定的生活感悟后,也开始赞同了钱惟演,所说的寇准奢纵说法。

生活奢靡被当做反面教材

寇准还很喜欢宴饮,每逢宴会还要招来伎舞演出《柘枝舞》,这种舞蹈需要一百多名演员,而寇准逢宴又都要做此舞,可见耗费是十分巨大的。一曲舞完之后,寇准还会赠一束红绫给喜爱的演员,对此寇准的妾室十分不悦,还曾作诗劝谏:“风动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而寇准始终不以为意。他豪奢的生活作风问题,也被众士人当做反面教材,来警戒世人。寇准在陕州任知州之时,举行盛大的节日宴会,似有僭越之举,被人揭发后,多亏王旦在帝都维护,才没有被深究。寇准的豪奢足以为戒,他到了老年时代贪恋权利,则是造成他政治悲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复背叛自己的品格

寇准到了晚年,果敢刚毅的品格已经被消磨殆尽,景德三年被王钦若诋毁被贬之后,寇准深受打击,檀渊之盟的成果被王钦若诋毁,宋真宗也是时常怏怏不乐,他不愿再与辽国起战事,向王钦若问策。王钦若趁势鼓动宋真宗,进行了一场“天书封祀”的闹剧。寇准在此时急于起复,也开始主动请求从祀,宋真宗见寇准如此支持自己,就将其召回。在这场闹剧之中,寇准已经看穿了真宗与王钦若,愚弄天下的真实目的,但昔日那个直言敢谏的寇准,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为了重回权力中心,开始背叛了自己。然而回到了枢密使之位的寇准,又犯了“毛病”,多次当着皇帝的面,与大臣发生激烈争吵,连昔日的恩人王旦,寇准也是无差别“开火”。真宗不得已,又将犯了众怒的寇准贬出了朝堂。

贪图权利伪造天书

随后寇准又因袒护周怀政伪造天书有功,得以取悦真宗重回庙堂,也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抹上了污点。当时内侍周怀政伙同朱能伪造天书,朱能在终南山修建道观制神符咒命,而寇准身为当地大员,不仅未加揭发阻止,反而为了重回权力中心,也加入到了伪造天书的行列。还有人称起初进奉天书之时,寇准并未赞同,但是由于准婿王曙与周怀政的关系,才加入到了伪造天书的队伍之中。此次天书出现在了寇准的任地,有了周怀政的支持,寇准本人更想重回朝廷,加上次寇准从封泰山的见闻,心中有了替君分忧的念想。其实除了宋真宗与几个始作俑者,大多数人都识破了这种荒诞的做法,所以寇准进奉天书,天下人都深知他在“诈骗”,不过也许真宗体会到了寇准为君分忧的忠心,并未对此多加怀疑。

缺点被功绩所掩盖

南宋历史学家李焘,曾言此次进奉天书,寇准原本不同意,后因其女婿从中交涉才勉强答应。但寇准是深知真宗喜爱祥瑞的,朱能在寇准辖区内,开展伪造天书的一举一动,其实都逃不过寇准的眼睛,但外有周怀政的支持,寇准也不愿放弃这样的起复良机,他要借着进奉天书的契机,再次取悦真宗,因而得以再次入主中书。李焘说寇准被逼无奈,就是为尊者讳的推诿之词罢了。寇准好刚使气的性格,以及能担大担的能力,力劝真宗亲征,促成了檀渊之盟,使得宋辽和和平百年。刚直敢言不避权贵的品性,在民间赢得了爱戴,也是因为这部分原因,使得寇准的形象失真起来,他的豪纵生活,也难免会被功绩的光环所掩盖。

尾声

寇准的好友魏野,曾作诗劝寇准急流勇退:“好去上天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而寇准却未听从劝告,最后在“寇丁之争”中败北,被赶出了京城,死在了贬所雷州。一代名臣得以暗淡收场,实在让人不胜唏嘘。然而这也是自己“作”,欧阳修说过:“莱公之责,由老而不知退尔”。另一方面寇准老而不退的思想,也是由时代背景造就的。宋代皇帝推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重用文臣推崇文治,宋代的士大夫,便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能在政坛有所作为,是宋代读书人的最高目标,寇准也是深受宋代这种政策的影响。寇准因为功绩与品行受人爱戴,却又因奢华生活,与老而不退被世人所诟病。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重历史事件与人物,也要仔细考量政治环境,还原一个真实的寇准。

【参考资料:《宋史》,《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