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志》是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的权威史料,作者陈寿亲历三国历史,且有着官方的史官身份与职业要求,加上朝廷的严格审核,他记载的历史事件,与史实不会有太大出入。然而历史事件符合事实,陈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有着一定的主观性,一些评价甚至可以说是有失公允。例如陈寿评价关羽:“关羽为世虎臣,刚而自矜······”以至于关羽从此背上了“刚而自矜”的标签,似乎这个词已经对关羽的一生盖棺定论。长期以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民间社会,否定关羽和崇奉关羽的人,对关羽刚而自矜的性格都是没有异议。然而我们深入研究史料,能发现这是关羽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获刚而自矜的低评价

刚是性格刚烈,矜是自大自负,显然刚而自矜用来形容人不是一个好词。如果是普通人这无非是一些性格缺点,而关羽作为一个蜀国的政治高层人物,在荆州军政一把抓,负责一州的安全重任,更身系国家的安危与事业成败,这样的性格就很危险了。甚至他在蜀国内部不注意团结同僚,还破坏了蜀国在外的同盟,以至于大意失荆州,都可以说是自身的性格缺陷造就。这样的性格当然会坏大事,会对集体造成很严重的损失,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刚而自矜不仅会决定自己的命运,还决定着所在集体的命运。关于关羽背负着这样的责难,我们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与内情。

现代学者彻底否定关羽

不管是史学家还是民间,认为关羽刚而自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屑与黄忠为伍这件事。现代著名学者柏杨,据此彻底否定了关羽,说关羽实质上是一个莽夫,没有谋略与修养,心胸狭窄不识大体,甚至还直言关羽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柏杨先生观点比较激进,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件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发动汉战役,为了夺取关中,与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激战。汉中之地原先是张鲁的地盘,后来张鲁连人带地降了曹操。汉中山高路险,是益州的北大门,刘备若夺了关中,那么进可攻退可守,可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而汉中若在曹操手中,益州就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所以刘备集团对关中志在必得。

黄忠因大功劳受封后将军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刘备亲自任主帅,黄忠担任主力前锋,赵云作为预备役随时准备支援。在参谋法正的指挥下,宝刀未老的黄忠,威力大显劈了夏侯渊,为夺取关中立下了不世功勋。夺取了汉中,刘备才算有了一定的政治与军事资格,事后刘备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自封为汉中王。刘备不会到成都举行庆功会,而是选择在偏僻的汉中山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汉统,因为当年刘邦就是在此地,受封为汉中王进而夺取天下,建立的汉王朝。回到成都后,刘备封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为前将军,都是很高的元帅职衔。依照汉朝将领职衔来看,最高为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相当于一个帝国的正、副司令员,掌管着国家的兵权统领军队,其次才是前后左右四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不愿意与黄忠为伍的经过

刘备此时只是个汉中王,还是自封的,他并没有资格分封大将军与骠骑将军,所以前后左右四将,已经是他能封的最高职衔。当刘备派遣前部司马费诗,前往荆州宣读任命之时,关羽却非常不高兴,他听说自己与黄忠级别相同,当即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并列”,称自己不与一个老兵站在同一级别中。费诗劝说关羽,称建立功业,不能只在一个小圈子里用人,当年萧何与曹参是刘邦的儿时伙伴,而韩信和陈平,都是从敌营逃来投奔刘邦。后来论起功劳,韩信的职位最高,萧何与曹参并没有何怨言。现在汉中王以黄忠的功绩大力嘉奖,但在刘备的心目中,黄忠肯定不会和您一样,如果不接受命令,费诗表示会回去报告。关羽听完十分震动,对自己的言行很是羞愧,立即接受了任命,这就是关羽不愿与黄忠为伍的经过。

关羽行为不合常理

其实关羽与黄忠关系尚算正常,赤壁之战后,黄忠被任为长沙军事长官,他原是刘表的部下,后来刘琮降曹部下归了曹操,黄忠仍被派遣到长沙驻守。《三国演义》中还有“关羽义释黄汉升”的章节,虽然真实的历史上并未发生此事,关羽在当时应该在江陵而不是长沙,但如果关羽与黄忠关系很差,罗贯中应该不会虚构此情节,至少可以说二人不会有太大的恩怨。黄忠是第一批入川的将领,关羽对黄忠的地位定是十分了然,黄忠再差也是个将军,何况黄忠在后来又斩了夏侯渊立下大功劳,这些关羽都是知道的。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一般不会反对大哥的任命,更不会如此激烈的反对。

此事与赵云的关联

关羽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是有原因的,这是与赵云有关。赵云是蜀国之中,不可忽视的大将,他是刘备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亲密战友,也算是刘备的好兄弟。早在初平元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两年后,赵云就已经成为刘备的战友,只不过当时赵云是公孙瓒的部下。初平三年公孙瓒派刘备攻击袁绍,并让赵云从属,后来赵云因兄长奔丧脱离了公孙瓒,在公孙瓒死后赵云才正式加入到了刘备麾下,从此赵云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四方征战。与关羽一样,赵云也是一位勇猛的将军,并且对刘备忠贞不二,不管面对危险绝境还是高官厚禄的诱惑,他始终意志坚定,没有改变跟随刘备的决心。刘备在徐州败于曹操,关羽与张飞也与其失散,就投奔了袁绍,而只有赵云跟随着刘备,时刻保护照顾着刘备,二人到了食则同器寝则同眠的地步。

赵云对刘备立下赫赫功劳

赵云长时间担任刘备的“保镖队长”,《三国演义》中还说刘备到襄阳赴宴,去东吴招亲,期间都是赵云负责安全事宜,这也都是符合史实的事。在曹操南下荆州,骑兵对刘备穷追不舍之时,若不是赵云的拼死保护,恐怕刘备老婆孩子都会一命呜呼。刘备对赵云的忠诚深为了解,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已经逃到安全地带,但是闻甘夫人与刘禅没有突围,当即杀了回去,有人说赵云是要向曹操投降,气得刘备用短剑摔在他的身上,并说道:“子龙不弃我走也”,他对赵云的忠心有绝对的信任。在荆州留守期间,赵云任留营司马,孙权与刘备因为荆州撕破了脸,孙权派人接走了他的妹妹,也是刘备的夫人,还带走了刘备的儿子刘禅。赵云得知消息,奋不顾身上船夺回了阿斗,若不是赵云拼命保护,刘禅又要再“死”一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

赵云的资历与贡献,可谓是不在关羽与张飞之下,更不是黄忠和马超能比,但是刘备分封功臣之时,赵云却未捞到好处与殊荣。在很多印象中,赵云好像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职位一样,但现实却是有很大的差距。史学家对赵云的评价,也都是不比上述几位,《三国志》就把赵云和他们放在同一个传中。《三国演义》甚至编造了一个“五虎上将”,把赵云的名次还排在了马超与黄忠的前面。而现实却是大家职位都有提升,只有赵云依然是个翊军将军。刘备此举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三国三分局势已定,刘备不再是个土霸王,他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凝聚人心实现匡扶汉室的大计。当时刘备的力量分为三部分,即涿徐集团、荆州集团与益州土著集团。

刘备为平衡势力委屈赵云

刘备的心腹关羽和张飞,还有赵云都是典型的涿徐集团中人,关张又必须身居高位,若再提拔赵云,涿徐集团的分量就太重了,出身高贵且在西北有很大影响力的马超,与荆州集团的黄忠,就会“落榜”。无论马超与黄忠谁落榜,都会让刘备丢掉一个方面的支持,蜀国内部权力就不再平衡。封马超与黄忠为大将,就能大力稳定政治与军事,刘备这个用人安排是老谋深算。那么赵云就要吃亏了,不过赵云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他能理解刘备的意图与苦心,因此他毫不计较高风亮节,完全服从刘备的安排,史书上没有任何,赵云因不满待遇而有怨言的记载。但是赵云有无委屈,答案是肯定的,刘备若要出面安慰赵云,那就显得太“假”了,而后来的人也没有资格去安慰赵云,所以这个工作就非关羽莫属了。

关羽替赵云鸣不平

关羽是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论资历与威望都是仅次于刘备,且是与赵云并肩作战多年的生死之交,只有关羽才有资格,来为赵云做思想工作。但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不可能抽出身与赵云促膝长谈,也不方便写一个报告,说刘备待赵云不公。所以关羽只有一种方法,去改变但不一定非要改变这个事实,因为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赵云鸣不平而已。所以在受封前将军之时,面对从成都来的使者,关羽要利用这个机会了。他只能从黄忠这个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入手,而且黄忠原来职位低突然提拔,资历与威望也完全不能与自己比,所以黄忠是最好的“工具人”。

尾声

关羽乱发了一通脾气,都是从大局出发,在费诗一番话过后,关羽也见好就收。目的就是想通过费诗,让赵云与其他同僚了解到,自己在为赵云鸣不平,顺便从侧面衬托一下刘备与赵云的大局意识,代价就是自己落了一个刚而自矜的评价。自荆州一别,赵云与老战友关羽也有多年未见了,并且在有生之年中,再也没有会过面,但在遥远的益州,赵云感受到了来自荆州,关羽发出的理解与安慰。关羽的良苦用心,至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得到一个刚而自矜的评价,背后的动机有着温暖的大智慧。

【参考资料:《三国志》,《关羽“刚而自矜”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