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清华学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学姐在学校食堂打饭的时候,遭遇学弟的咸猪手。她当场抓住学弟,要给自己讨回公道。

没想到学弟矢口否认,说可以调取监控证明清白。

学姐在没有看监控录像的情况下,在朋友群曝光了学弟的信息:“小东西我确实不能暴打你一顿,我先让你在我的朋友圈‘社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清华学弟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网络涌现出成千上万条辱骂他的信息。

谁知道,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监控录像显示,学弟的书包擦过了学姐的臀部。所谓的“性骚扰”,只是一场误会。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监控呢?学弟的下场是怎样的?

或许,他真的会“社死”。(社会性死亡的简称。也就是让一个人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丢到没法见人的地步)

他的同学会用怀疑眼光看他,网络上无数人躲在键盘后面骂他:“恶心”“变态”。他的家人信息被曝光,父母每天都要忍受邻居们指指点点。他的人生,从此被毁掉。

这不是夸大想象。

清华学弟的遭遇,让我想起一部提名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狩猎》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女孩诬陷男老师性骚扰的故事。不过,我觉得还不止于此。

01、小女孩为什么要诬陷男老师?

卢卡斯一出场,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

他和一群好友去郊外玩,有人脱光了衣服冬泳,脚抽筋了。卢卡斯第一个跳进湖里,把人捞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去幼儿园上班,孩子们早早埋伏在暗处,等他一出现,就一窝蜂扑到他身上。

所有人都喜欢卢卡斯。包括卡拉。

卡拉的父母常年吵架,到上学的点了,没人送卡拉去幼儿园,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门口。

路过的卢卡斯,把她带去幼儿园。

小孩子是很容易喜欢一个人的。谁对她好,她就对谁有好感。

只是她太小了,她对“好感”的认识有偏颇。

她把一颗红色的爱心放在信封里,以此向卢卡斯表明,我爱你,是女孩对男人的那种爱。

卢卡斯自然是拒绝了卡拉。

卡拉的内心充满了难过、难堪,甚至是愤恨。

出于报复,她对园长撒了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爱心是卢卡斯送给她的,但是她一点都不想要。

卡拉不会想到,这个谎言带给卢卡斯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很多在评论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说:小孩太恐怖了!人性真是太可怕了!我觉得,对孩子和人性下定义并没有用处,真正有用的是——去探讨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她会“爱”上男老师?

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心智还不成熟,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以为的“爱”并不像她理解的那样。

我们前面提到一个小细节:

卡拉一个人等在门外,她的父母在家里吵架。当镜头对准卡拉和卢卡斯的时候,这时候传来画外音,是卡拉父亲对老婆的吼叫声:“你有了孩子,就该带他们去幼儿园。”

卡拉的爸爸和妈妈互相推卸责任。如果你是卡拉,你想想,你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

“我就像是爸妈的包袱,被他们互相踢来踢去。没有人爱我。”

在家庭里没有得到呵护的卡拉,把感情转移到温柔善良的卢卡斯身上。她以为那是爱情。其实,这应该是恋父情结。她太小了,没有办法理解。但总而言之,她总算找到一个人,可以寄托她的情感。

可是那个人拒绝了她。她又变回了没有人爱的小女孩。这才导致她的报复行为。

真正应该谴责的,不是撒谎的小女孩,而是导致她撒谎的源头,是生了她却没有好好呵护她教养她的父母。

02、没有人在乎真相

卢卡斯,从一个好好先生,变成人人喊打的色狼。

这部电影,最让人心寒的,不是撒谎的小女孩,而是那些盲从的群众。

某天晚上,卢卡斯在厨房准备晚餐,突然窗外飞来一颗大石头,差点砸中卢卡斯的头。

他走出门去,想要找到肇事者。外面一片漆黑,他没发现任何人,只看到他养了很多年的狗。

它被人用麻绳活活勒死,放在黑色袋子里,送了回来。

“你这个变态,让你做出这种善尽天良的事!今天这条死狗就是对你的小惩罚!你且给我等着!”肇事者没有留下任何讯息,但我们通过这只狗的死,就能猜到,这只是暴力的开端。

卢卡斯去超市买吃的,他跟店员说,要买两片肉。

人高马大的店员,一语不发走过来,狠狠地揍了卢卡斯一拳。他被掼倒在地。其他店员没有制止同事的暴力行为,反而往卢卡斯的身上踢上两脚。

园长、小孩家长、超市老板和员工,每个人都陶醉在自以为是的“正义感”中。他们看似“正义”,却不以真相为基础;他们看似维持“道德”,行为却全无道德。

《乌合之众》是这样描写群体心理的:“群体都是匿名的,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那些总是控制个人的责任感会消失殆尽。”

每个人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是要付法律责任的。但是,当整个群体都对某个人产生谴责情绪的时候,打人又成了正义行为。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其实那些不明真相的网络键盘侠,不就是电影里挥动拳头的群众吗?

清华学姐事件,真相大白之后,有人发表评论:那个说要“社死”学弟的学姐,才真的应该“社死”。

这个评论的点赞量非常高。网络上随之出现一股讨伐学姐的暴力言论。

这件事起源于一个小误会。误会双方已经达成和解。但是无良营销号依然在带节奏,群众的情绪跟着被煽动起来。

很多情况下,真相对于围观者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需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享受凌辱他人的快感,完全不需要背负任何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言可畏。

每一句中伤的话,就像是一把刀子插在被冤枉者的心上。

围观者对他者之痛苦,是无感的。他们很快会忘记,转身投入到下一场猎奇消息中去。这样的事情,微博每天都在上演。

电影《狩猎》的结尾,很有意思。

卢卡斯和儿子去森林里狩猎。当卢卡斯用枪瞄准一只鹿的时候,忽然从他的斜前方射来一粒子弹。打偏了,要不然,卢卡斯很可能就死了。

偷袭他的男人站在逆光处,看不清脸。一枪没射中,仓皇逃走。

卢卡斯站在原地,惊魂未定。

电影就这样结束。

联系片名《狩猎》,这个结尾就很好懂了。

卢卡斯成为小镇群众的猎物,冷不丁什么时候,就会有恶意的“子弹”像他射过来。或许是真实的子弹,或许是恶毒的辱骂,或许是怀疑的眼光。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猎杀他者,你手上可沾染了血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