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宋朝词人更将其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内容。

1、经典绝唱

先来看北宋大词人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可称得上是描写爱情的经典绝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原本就是为了歌咏牛郎和织女爱情故事而拟名的乐曲,秦观的这首词丝毫没有脱离原意,整首词都围绕着七夕时这对怨侣的相会与惜别展开:

上阕描写牛郎织女在银河鹊桥上一年一度相会时的场景,星飞云绕,如此清冷的环境,更显得二人的温情脉脉;下阕则由二人临别时的深情引发开来,在缓缓铺展二人依依难舍的深情同时,以词人对坚贞爱情的独特感想结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观像,网络图

和以往只纯粹抒情不同,秦观的《鹊桥仙》很富有创造精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称为全词的点睛之笔,表达出作者对于感情的真挚却又豁达的态度。全词清丽明快,深情缱绻,很能代表秦观的写词风格。

2、早年耕读秦少游

秦观,字少游,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都是苏东坡的门生,并称“苏门四学士”。和苏东坡少年时期就科举高中不同,秦观虽然也很聪明,很早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能,可是在他30岁和33岁接连参加两次科考时,却都没能得中。

读书人一向视科举为唯一的晋身之路,更何况出身官宦之家的秦观?两次落第,让秦大才子饱受打击,但是他自视甚高,又深得当地官员和文人的推重,又怎么可能轻易言败?于是在失败之余,秦观沉下心来反思自己。

反思,就必然是深刻的,更何况对于秦观来讲,需要反思之处确实有很多:自小就过目成诵,可惜却不能沉下心来学习,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到处喝酒游玩;

虽然19岁就已经娶妻,可是却多处留恋,就连这首闻名的《鹊桥仙》,也是为十分相爱却不能朝夕相处的情人所写……

天资聪颖的人连反思都不同凡响,秦观经过沉痛反思之后改变了学习方法,为了提高记忆效率,他广为摘抄经传子集里的文章,后来编撰成《精骑集》,以此告诫学子要专心治学,不要像自己一样荒废了大好光阴。

1085年,秦观37岁,第三次参加科举,这次他成功了。

3、惟愿一识苏徐州

秦观很早就知道苏轼的大名。

1078年,秦观还没有考中进士,而苏轼正辗转在不断被贬的路上。

苏轼在从密州去往徐州时,秦观听到消息特意前去拜谒。苏轼对秦观的才能大加赞赏,秦观更有得遇知音之感。临别之时,秦观写下长诗《别子瞻学士》:“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徐州英伟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区域。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在诗中,秦观显然不满足于只夸苏轼一个人,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连带着一顿好夸。这也难怪后来在苏门四学士中,苏东坡最得意的就是秦观。知音,原本就是互相的啊!

第二年,苏轼在徐州建成黄楼,邀请秦观、苏辙创作《黄楼赋》以作纪念。当看到秦观的文章时,苏轼盛赞他“有屈宋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自己这样推重、夸奖秦观还不算,还要不断地向别人推荐,包括自己的政敌王安石。

1084年,秦观将自己的文章编撰成集,此时苏轼仍然在被贬的路上流离,不过即便自己境遇如此,他仍然没有忘记为秦观铺路。在路过江宁的时候,苏轼去拜访已经辞去相位闲居在家的王安石,两位文学巨匠会面,自然是吟诗作赋、谈古论今,苏轼将秦观的文集直接呈给王安石,后来又特地写信提醒:“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不仅自己推荐,还希望借助王安石的力量,让世人更多地认识、看重秦观。

而王安石也表现出他宰相的豁达与识人眼光,在读完秦观的诗文后,称赞道:“清新似鲍、谢”。

苏轼将秦观比作屈原,宋玉,王安石则把他比作鲍照和谢朓,这两位在当时的文坛是什么分量可想而知。秦观有了这样两位前辈的肯定与赞许,自然是信心大增,于是雄赳赳地第三次冲进了考场。

像苏轼这么好的老师,已经不再只是杰出的领路人。因此当秦观步入仕途之后,他的命运与苏轼的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就不足为怪了。

4、仕途坎坷

秦观的仕途好像苏轼的翻版,一点儿都不顺利:

刚考中后他当过定海主簿和蔡州教授,分别是掌管文书和教育的小官。1087年,苏轼回到京城任职,举荐秦观为太学博士,后来又担任秘书省正字,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编辑校对,虽然职位不高,但是没有广博学识的人显然不能胜任。秦观少年就有才学,勤学二十余载,担任这样的职位自然绰绰有余,也没有什么风险可言。

有风险的是秦观兼任的国史院编修官职位,和他一同在史馆任职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共同负责《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苏门四学士”此时汇聚京城,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们的老师苏东坡一起吟诗作对,赋词唱和。

直到他们又一起被贬。

5、不是每个人都是苏东坡

1093年,宋哲宗亲政后,召回神宗变法时的新党人物,苏轼、苏辙等旧党人物再度被贬,苏门四学士也相继被贬出京城。令他们雪上加霜的是,有官员弹劾他们所修《神宗实录》记录不实,有诋毁先帝之嫌,于是四个人接连一贬再贬。

此时秦观步入仕途还没有10年时间,虽然他诗词之中词意豁达,不过现实中他显然没有苏东坡那样乐观,接连的打击使他很快萌生退隐之意,在以后7年的贬谪生涯里难免心灰意冷。

好在还有诗词。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诗词,苏轼、秦观他们将会怎样表达人生的苦闷和失意。诗词、文学一直就是这样一条可以抒发内心愁闷的途径,在他们悲观、沮丧、失望到难以自抑的时候,他们通过这样一条途径来表达自己,从而慢慢走出忧伤。

6、婉约派词宗

秦观的诗词以爱情题材居多,词意感伤,韵味含蓄,词风婉约而凄美。苏轼的词因为风格豪放一度被当时的文人认为“非词本色”,相比之下,秦观的词则为人们广泛认可,成为当时文人争相学习模仿的对象。后人更尊他为婉约派词宗。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踏莎行》是秦观被贬到郴州时所作,满眼“雾失”“月迷”,表现出被贬路上词人对前途渺茫的深切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阕描写路上的孤凄场景,虽然是春天,可是触目所及是孤馆和斜阳,听到的也只有杜鹃的悲啼,带给词人的感受就只有无尽的孤寂与苦寒。下阕的“驿寄”“鱼传”都是用的寄书信的典故,可是此时即使有书信来,自己心境如此,也只是白白增加心头的离愁别恨。

贬谪路上,秦观已经灰心如此。

1099年,秦观不过五十岁,他却自觉年事已高,提前为自己写下了《挽词》

1100年,52岁的秦观在游览光华亭时去世。

“金娃趣谈”过往人物,让历史更鲜活有趣,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