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10时45分,来自广东佛山的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去世,享年95岁。潘鹤是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鹤。 (资料图片)

潘鹤一生与佛山有着解不开的情缘:1939年为躲避战火,他回佛山定居,受教岭南画派名家黄少强为师;不收分文,为佛山市中医院创作《华佗》;晚年生活中,他频频回到佛山,为佛山艺术鼓与呼;为发扬恩师爱国情怀,近90岁高龄的他再出手完成黄少强雕像。

受恩师影响,立志要做人民的艺术家

潘鹤祖居佛山普君墟潘巷,1925年出生于广州,他13岁到18岁时因避战乱回到佛山,期间得到岭南画派画家黄少强短暂受教。数年前,记者曾对潘鹤进行人物专访。他谈到,当时战乱,家人担心他外出惹祸,整天关他在家里,他偶然发现福禄路做“纸角”的杂货铺有很多旧文艺书报,便买回家中研读,旧书报里很多有关荷马、但丁、莫泊桑、大小仲马、歌德、莎士比亚等的西方文学以及插画艺术成为最直接、最宝贵、也最循循善诱的“良师”,也为他日后创作西方雕塑储备相关知识。

在佛山,潘鹤有幸师从爱国忧民的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黄少强,不但学到了国画创作技巧,更学到了黄少强的人格和傲骨。

“黄少强教我,从事艺术并不是讲钱!而是教我为人民创作作品,还要多了解民间疾苦。黄少强教了我三四个礼拜,一个礼拜上三个钟头的课。他对我影响很大,有几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美术风格不是脱离人格,有什么人格就自然产生什么风格,就不是单独的风格,画画的风格’。”潘鹤还说,黄少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短暂时间就教会他如何画国画、如何作押韵的诗词。

1942年,在黄少强指导下,潘鹤、钟振声、陈伟良等师生在佛山举办了《高奇峰诞辰纪念展览》,除高奇峰、黄少强等人作品外,潘鹤展出了国画《抡米》、《饿殍途中剩一雏》、《狂风暴雨争棹归》表现了沦陷区的苦难生活,还有油画《数米犹堪充半腹》、《筛糠》和几座人像雕塑及速写。这是潘鹤的第一回展览,亦是黄少强最后一回展览。

多年来,有关黄少强的纪念活动,潘鹤积极参与。2013年,88岁高龄的潘鹤联手儿子潘奋创作黄少强雕像,潘鹤还在雕像石碑上题字:“谱家国哀愁,写民间疾苦。”这件作品如今放置在南海狮山镇小江村黄少强纪念公园内。

由潘鹤创作的黄少强石像。 (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鹤雕塑艺术园的黄少强雕塑。 (资料图片)

晚年频频回乡,为佛山文化鼓与呼

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多达一百多座,分布在国内68个城市的广场,多座作品获国家级最高金牌奖和最佳奖,数十座室内雕塑为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及省市级公共美术馆收藏。潘鹤曾说,他有个小遗憾,就是没有为家乡创作一件城市雕塑,但他却为一些佛山公益单位创作传世佳作。

潘鹤曾任佛山市雕塑院名誉院长,石景宜艺术馆的环境雕塑群像便是他的作品。

潘鹤的父亲跟李广海素有交往,潘家对佛山中医院感情颇深。1987年,佛山市中医院医疗综合楼落成,潘鹤无偿赠送一件雕塑作品《华佗》。如今,这件作品放置在佛山市中医院1号楼骨科门诊大堂。

由潘鹤创作的雕塑作品《华佗》放置在佛山市中医院1号楼骨科门诊大堂。图/佛山市中医院提供

康有为博物馆内的康有为铜像也出自潘鹤之手。铜像后面有一块大型浮雕展示了康有为讲学万木草堂、发起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等历史场景,背后的“维新之路”四字出自潘鹤之笔。

潘鹤非常关注石湾陶塑发展,经常到石湾指导一些青年陶塑家创作,石湾不少陶艺大师视他为良师益友。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月华回忆,有段时间,潘鹤常来工厂,与刘泽棉、庞文忠等陶艺大师们探讨艺术,还会对他们正在创作的作品提出一些见解。

1997年,潘鹤与刘泽棉、廖洪标、刘炳等人交流。图/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潘鹤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进行交流。 图/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提供

2002年,潘鹤与陶艺家庞文忠交流。图/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提供

潘鹤与佛山文艺界人士交流。图/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提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师从潘鹤。黄志伟创作中,吸取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与汉代、现代的块面结构神髓交融,拓新出陶塑新法——“线塑”,突破普通雕塑的固有程式。潘鹤看过他的作品,评价道:“继传统、开前卫”。

旅美雕塑家吴信坤是潘鹤招收的第一个研究生,与潘鹤的师生情谊极深。对于恩师的去世,吴信坤说道:“ 他的离世,对中国美术界是一大损失。恩师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他不仅教我如何创作,他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何为艺术,他常说艺术是有感而发的,有人格自然就有风格,假情假意要不得,也无须刻意脱离人格而刻意追求作品的风格。”

文/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编辑/徐嘉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