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宝钗是和黛玉齐名的女主角。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现在,宝钗的“口碑”,甚至已经逐渐超越了黛玉这个女一号了。

但也不能忽视的是,宝钗身上那种看似非常矛盾的性格,却又是我们、尤其是那些追捧宝钗的人值得引起警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对宝钗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个层面上。但是,您知道,宝钗为何会“无情”却又“动人”吗?

在我看来,宝钗身上,其实就有两种自相矛盾的心情体现。

就以《红楼梦》里最常见的诗词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会推崇她的柳絮词,尤其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慷慨激昂,确实有“动人”之处。

但是,您知道吗,在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潇洒豪放背后,其实也隐藏有宝钗内心太多的无奈?

正因为过于懂得了世俗中的无奈,所以才让这个内心充满智慧的妙龄少女,在“诗以言志”的特定条件下,流露出那种“抟扶摇而直上九万里”的壮志。

外人看到的,是她有一股钻营的野心;唯有她自己知道,那一切,其实只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而已。

长住贾府的宝钗,无论是刻意为之也好,抑或是本性流露也罢,对于身边每个人的“辛苦”,她都已经早早地体谅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和她的年龄是多么的不匹配!但作为四大家族的薛家嫡长女,她的上下级尊卑观念,会少于贾宝玉吗?显然也不会。

她能理解并同情身边的人,但有谁能理解到她?仅从善良来说,钗黛之间是殊无二致的,但人们能宽容黛玉的小性子,却更容易忽视、乃至计较宝钗的大度。

香菱孤苦伶仃的无助,宝钗能够深表同情并援手;对于史湘云幼年失去父母的苦楚,宝钗也能感同身受,所以才主动自掏腰包带她操办螃蟹宴。甚至于邢岫烟的困窘,世家出身的宝钗,也能理解她的家道贫寒。

更勿论和黛玉的交往之中,分明就有一种姐姐对妹妹的呵护。

上述这些,都是宝钗对于世俗理解的表现。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那就是会做人。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

如果不懂得别人的辛苦,年方及笄的宝钗,如何能懂得宽容与藏拙?要知道,即使大家都叫她宝姐姐,她本来也不过是一个15岁左右的小姑娘啊。

但是,宝钗的人情练达,未必就有益于她“写出”济世文章。

记得贾母大寿、大家一起看戏时,宝钗就点了一出《山门》。

如果从《红楼梦》一贯的所谓“一喉双舌”来说,这分明也属于一个“不祥之兆”。其中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尝不是在暗示、乃至点拨贾宝玉最后的结局?

或许,因为紫薇舍人薛公死得早,薛家的生意几乎全靠薛姨妈一人打点。而薛蟠的不肖,薛姨妈遇到什么拿不稳注意的事情时,能够商讨的人就只有宝钗这个女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应该从很小开始,宝钗就能接触达商场的诡谲,更能直触到人性的黑暗深处。

一方面是懂得多,是人情练达的宝钗,一方面是因为懂得多,才知道自己追求的不可实现。

越是“练达”的宝钗,也就越明白自己的抱负必将虚空。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好地去“迁就”世俗。就一如她被世俗所束缚的才华,她才能“理所应当”地把自己改变成一个符合时代标准的仕女。

很多人都认为,宝钗够“冷”,便不会向往爱情,这么理解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宝钗的冷,其实就是因为对爱情的向往而“练达”出来的。也是因为知道不可为,才表现出不为所动的冷。

要知道,她年幼时也读过《西厢记》,唯有这样才能敏锐地知道黛玉也在读。而宝钗之所以劝诫贾宝玉要多读仕途经济文章,少读闲杂书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她内心深处所藏着的“爱与练达”。

总之,宝钗是大观园姐妹里最为“博学”的一个,这一点,即使黛玉也要略逊一筹。但正因为宝钗的博学,最终才被自己的博学所误。

因为对世间的丑恶了解更深,所以才容心灰意冷,无法做那种无知无畏的青春少女之梦。

所以说,人情练达即文章,既成就了宝钗的成功,同样也预设了她的失败。

正如那个年代里,像贾宝玉那样的懵懂王孙,不会懂得人生的疾苦;而像宝钗这样的博学多知的仕女,同样也逃不脱命运的桎梏。

成于练达,败于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