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不一定是不得不改,才能去改。

古往今来,凡有毅力决心,在问题还没有变大时候就改革的人,不是没有。这些人在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改革,还能推行到底,马上就能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

但是,这样的人也只有了了几位,如中国的霍光,俄罗斯的彼得。

大部分的改革,都是不得不。说到底天下是凡夫俗子多,既没有发现问题的远见,又没有推动变革的决心,更没有翻云覆雨的手段,便也难以推进。

昔日北宋,王安石变法,宋朝只是刚刚出了问题的苗头,还不到全面溃败的时候,北宋皇帝一开始支持,后来又踌躇。最后搞得虎头蛇尾。

这就是缺乏意志,政治不是过家家,今天说这么动,明天就能那么动,一个文件下去,从州到县,各级干部,闻令而动,朝令夕改,大家除了无所适从,剩下的便只有躺平不干活。

没法干,今天刚这么干,明天就要撤销,后天又要重改,自然只能不干。

印度的甘地原来搞过一个著名的运动,叫做非暴力不合作。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起了大作用。

英国人的统治,只是想从印度带走经济价值。甘地找到了英国统治的命门,只要大家都开始摆烂,英国的统治将很快再无经济利益可拿。

毕竟,只要印度人卷,英国人就有利可图,英国的银行就有地方放贷款,英国的商人就有地方卖产品,英国人就过成了印度的婆罗门。

俗话说的好,一个人躺平是养生,所有人躺平就是抗争。不干活不打工,不结婚不生娃,着急的就是英国统治者。

实在榨取不到价值,英国人最后只有不干走人一条路可以选。但是就算要推广躺平摆烂这种运动,尚且需要不摆烂的推广,改革更是千头万绪,要干的事情多了,没有决心意志,是万万做不成的。

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从古到今也就那么多,毕竟政治理论都是公开卖的书,根本没有保密。

真正的难度,不是基本先贤的书,是执行的人。

现实世界,同样是民主,落实到法国、德国和美国也有不同,甚至在美国每个州都有不同,这不是因为民主的理念有差别,而是不同国家的人的执行有差别。

改革也是一样,不是文件下来了,马上就能改好,归根结底,是要人去做的。

一个人的选择尚且不尽相同,一群人的选择就更是千差万别,改革的愿景是好的,但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怎么改革就要争个不休。

这时候,对领导者的要求就变强了,能让大部分人在问题不是很大的时候,动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比不得不动,在危机下逼大家努力,要容易的多。

不得不干的时候,只要方法论证有可行性,就要干。毕竟不干就是死,干了还有可能活。

但是在问题不大的时候,每次改革,总要遇到重重阻力。

这个时候,领导者个人的决心和毅力,就是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因素,只有长期坚持不断的思想工作,才能最终说服所有人在问题不大的时候就开干。

短时间内,只有付出,长周期看,却有回报。所谓大巧不工,从来都是时间磨就。

而没有这份决心毅力的领导者,往往只能坐视问题变大,最后郑伯克段。

可是最后,受伤的还是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