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文字来自:两哦山,感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恶搞北京话成了风潮...

从各类视频app上的夸张模仿,

到被语言类节目调侃的儿化音,

就连有些外国留学生也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

卷着那不听话的舌头说起了“北京人儿”,“西直门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说您喜欢北京话,愿意学,我们热烈欢迎~

平时多接触点北京人,没事多看看《我爱我家》,

久而久之也就掌握其中的精髓了...

词尾加“个”字

今天叫“今儿个”, 同理还有“昨儿个”。

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这里的“个”无实际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词尾变音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吹牛皮,

大人过来说孩子, 你“白话”什么呢?

这时候“话”要读轻声,发音近似“或”。

老北京过中秋吃月饼,

其中有两个品种,一叫“自来红”,一叫“自来白”。

这里的“自来”二字词尾“来”要读轻声,发音近似“勒”。

说出来是自勒红,自勒白。

读音不同含义就不同

咱就说“爷”这个字吧,

读爷(yé)时,

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成年男子的尊称,

比如:李爷、牛爷。

如果在家中有排行,为了区分,

便会称呼他们为张二爷、李三爷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

当爷发音为(yè),并轻读时,

指的便是父亲哥哥,比如:大爷、二大爷。

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哧咔嚓”(干完了活儿);

“唏了呼噜”(吃一碗面);

“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

后缀词尾的应用

后缀本无实际意义,

但有了它,句子更加形象,

比如“酸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

“花里胡哨”、“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等。

爱说俏皮话

北京人还爱用俏皮话~

俏皮话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

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

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

比如有京城特色的:

“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

“剃头刀儿哄孩子——不是玩儿的”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言文雅

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不说粗口的。

当然也不都是素质高的,主要是怕养成了习惯,

尤其在旧时,

一旦在京城的哪位老爷面前不留神溜达出来一句,

这可是要倒大霉的!

所以,老北京话里没有骂人的语言,

但要是惹急了,损人的话,那可多了去了...

说话啰嗦

北京人说话讲究把话说圆全了,

既要显得热情,又要避免误会,

但这一周全,话也就啰嗦了。

抬举人

为了不得罪人,

北京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抬高。

北京人,不“您”不言,

一个“您”字,是最基本的礼貌。

当然,

还有怹(读tan) ,“他”的敬称。

多用于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

例如::张老师虽然八十多岁了, 怹身体还很硬朗。

爱用比喻

北京人爱用比喻。

文字书面表达形容贪吃者常用“饕餮”一词;

到了老北京人嘴里说:

“带毛儿的不吃掸子,带腿儿的不吃板凳”。

吃饱了说“顶到嗓子眼儿了”。

北京话形容人个小脖子短,叫“缩脖儿坛子”

说某人办事糊弄为“净干猫盖屎的事儿”

对办事毫无准备临阵磨枪者,

老北京人必说“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

而对六亲不认的无义之徒,

则讥为“上炕认识老婆,下炕认识鞋”

北京话,博大精深!

真不是加个儿话音,随便吞几个字就能掌握的...

最近,

对于网上刻意模仿北京话这事儿,

有人留言和小编说:

“不至于计较,

网上那些学说北京话的,也是在宣传北京文化啊,

恶搞只是为了更夸张一些...”

“你们也太小气了吧,

网上学什么方言的都有,我怎么也没看见有人急啊...”

还是那段话:

如果您只是为了达到某一种效果,

那劳驾您附上一个说明。

倘若您就想拿别人家地界儿的语言特色来故意嘲讽,

那我只能说您太无聊了...

感谢您对北京话的抬爱,麻烦您以后甭介了~

图片: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