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这个判断与民众感同身受。现在公交、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更不用说公园、植物园、休闲度假胜地等,老年人非常明显地多起来。无可奈何之下,一些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对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行了一些限制。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那么,什么是中度老龄化呢?一般认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社会进入轻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0%,社会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中度老龄化扑面而来对社会经济文化工作都提出了挑战。最大挑战是老龄化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顾严发表的《“十四五”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对策》提出的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如下:第一,养老保险支出增速反超收入增速;第二,第一代农民工集中返乡养老,同时,“考虑到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农村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严重缺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低等现实状况,集中返乡养老的第一代农民工面临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窘境,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第三,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呈井喷态势,但养老服务呈较大缺口,尤其是对于中度和重度失能的老人,由此家庭正面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风险;第四,则是倾斜性养老政策落地困难。

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养老院“一床难求”,量身定做的老年消费品结构性不足,老年人医疗资源不足,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养老、国家负责养老等养老模式亟需探讨。这些矛盾,国家正在一个个解决和出台得力措施应对。

当务之急是一些细节上一定要考虑中度老龄化这个因素,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一定要考虑老人的健康、便利、养生等。

许多城市都在建立生态宜居城市,从设计建设上就要优先考虑中度老龄化问题。比如:老年人一般尿急尿频,城市厕所建设上应该按照联合国要求:不超过500米一个厕所。

又比如,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中,在休闲场地,路边公园,步行道,植物园等应该布局足够的座椅,以方便老年人走累了随时坐下来休息。

再比如,走路散步锻炼身体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硬化的水泥路面往往对膝关节伤害很大。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考虑中度老龄化这个现实,尽量布局足够多的塑胶跑道走道等。

中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很大,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之路,吸引民资进入中度老龄化投资建设是根本性出路!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养老资源全球化流动非常重要。率先进入中度老龄化的日本养老模式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做法。

仅从中国14亿人口,全球第一的现实看,我们已经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2020年底将实现全面脱贫,这些都是历史性壮举。下一步目标之一就是解决3亿以上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这同样是另一大壮举有待去完成和实现。彻底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必将再次被载入世界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