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种子推广上,是不是有一部分人属于“很傻很天真”的呢?又怎么避免“很傻很天真”呢?

古代文圣人孔老夫子说:“三思而后行”,又有武圣人孙武《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而且当代还有《思考的技术》这本书上说:你多花2倍的时间思考,你的收入就是别人的10倍!

多想一想,多思考几点,只有好处没坏处,对吧?

思考1:大公司和小公司,谁更靠谱呢?

玉米种子推广的经销商(包括代理商和基层零售商),大体上分为3种思维模型:

一种是“我经销玉米种,只认大公司,大品牌,因为质量更可靠,好推广” ——这属于 “甘心做凤尾,绝不当鸡头”的代表人物,一般是过去传统型的县级代理商。

第二种是“啥品种热销了,我就卖啥;哪个品种赚钱多,我就多卖哪个品种;反正不管什么品种也就卖几年的事,头年表现不错‘人人找’,第二年是‘人人卖’价格乱套,第三四年‘都不赚钱了’再都换别的品种。”这样心态的,多是基层零售商。给大公司也卖,给小公司也卖,什么品种都卖。

第三种类型的是“我不认可所谓的大公司,因为它们‘店大欺客’压榨经销商的利润;我也不和很小的公司合作,因为‘利润空间大,风险也大’;我一般只和不大不小的公司合作,关键的关键是看这家种业公司的老板是不是一个‘靠谱的人’,稳重务实的老板才是这家公司的灵魂。绝对不能听业务员和销售经理的忽悠,因为他们就是为了多赚提成的,为了钱跳槽,甚至为了钱而窜货和造假的都有。”不看公司大小,只看公司老板是不是“靠谱”——这是“高手在民间”啊,如此洞悉人性,如此冷静理性,这是种业界的精英啊,真是“大写的服”!

笔者从事农业科技30年,和不同类型的“卖种子的”打过交道,从大概率上分析以上三种类型经销商的利弊得失:

只认“大公司,大品牌”基本上属于“吃老本的经销商”,他们大多是过去在品种稀少的情况下赚到钱的受益者。这些人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想当然地“爱屋及乌”,基本上属于走下坡路的一类。因为,品种审定制度的改变,玉米品种“井喷”,“一种独大”的局面不再有,“百花齐放,万炮齐鸣”的现状就是现实的潮流(1万多个审定品种,100多个区域化明星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类型的属于典型的“小精人”,虽然具体人和店不断更换,但这一类型的群体永远存在,不会有多大的起落。因为,前面一类型的种子代理商要依靠这些人,这3种类型的经销商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种子代理商在推销种子呢——比如下乡讲课的“商丘忽悠团”,又如山东济南“种子大世界”、山东德州“种子市场”、河北邯郸“科贸城”等大家都“有所耳闻,心知肚明”的类型的存在。

第三种类型的玉米种子推广者,才是最有上升空间、最具发展潜力的“抖音型”民间高手。

因为,他们是清醒者,他们“不傻也不天真幼稚”,他们知道,公司的老板的人品决定了公司是不是靠谱,而且“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每一个玉米品种都有固有的缺点,也都有风险,你把自己的家庭命运“交给任何一个公司”是很危险的,只有“风险较小的品种”加上“自己的配套技术服务”,才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国际歌》倡导的“全靠我们自己”,规模或大或小的公司都是次要的,关键的关键是你的认知,你的清醒和理智,你的长远眼光。

因为,一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效益仅仅20%~30%与品种有关,70%~80%“好与坏”来自品种之外。

也就是说,一个品种的“好变坏”或“坏变好”,2/3以上取决于经销商和种植户。一个公司或一个品种的作用是“次要的”,因为,离开了技术服务的品种或公司都是“纸老虎”。

思考2:“高产品种”真的存在吗?

开门见山,先亮出观点:拿一个玉米品种“高产”当推销卖点的涉嫌忽悠,想买“高产品种”的种植户却更容易减产减收。知道为什么吗?

第一,审定玉米的品种(非特用品种),谁见过“低产品种”?

第二,国家有关部门会让“低产品种”通过审定吗?

第三,哪个公司傻乎乎地培育和销售“低产品种”?有吗?

第四,品种审定公告中,产量表现和增产率是最接近于真实的数据。可是,这和某些公司或某些专家“鼓吹的高产”差距巨大啊。为什么呢?

因为之一:产量较低的品种(主要是抗耐能力方面的缺陷),首先要被育种人员淘汰掉了,侥幸没有淘汰掉的在品种审定过程中也会被“优胜劣汰”而抛弃。

因为之二:非特殊用途的玉米品种,产量较低的品种根本过不了审定。

因为之三:假如,仅仅是假如,现在审定玉米品种如此之多又如此容易,哪一家种业公司会愚蠢到“不用产量好的品种,偏要用产量不好的赖品种”?

因为之四:某些品种的所谓高产记录,更多的是“巨量施肥”和“特殊化管理”下的结果,就是故意地“制造噱头”,或为项目补贴,或为推销找卖点而已(更多的是在“三抗四耐”方面没有优点可挖掘而“不得不”而为之的炒作)。

比如有一个农业专家,曾在电视上脱口而出(见截图):他创造高产记录的试验田,实际上是赔本的,因为,他一亩多投入1000多元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这是种植户的2亩地的纯利润也做不到这样的投入啊。

所以说,审定的玉米品种=(等于)都是高产品种=(又等于)都是“差不多的品种”=(又等于)都是普通品种。

所谓的“高产品种”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戴景瑞院士说了“抗性,就是产量”——抗逆能力不强的品种却吹嘘高产,要么是“忽悠”,要么就是“耍流氓”。

品种的审定公告是最权威的,在【抗病鉴定】内容中的“高感”或“感”或“中抗”,都是你100多倍的减产因素。因为,玉米生育期100多天,任何一天的任何不利环境都会直接造成损失。

请记住:不同的品种之间,比拼的是“抗灾能力”强不强——除了抗病能力之外,还有抗倒,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热害。

同一个品种之间,比拼的是种植技术“是不是到位”——合理的密度,科学的施肥,控旺剂的喷施和病虫害的预防,避免“卡脖旱”,避免药害等。

思考3品种的重要性,技术的重要性,孰轻孰重?

所有的玉米种,都有缺点,都有种植风险。

任何一个玉米种子,离开了配套的技术都是“纸老虎”。

据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弗雷德教授的科研结果,玉米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占比19%,而氮肥对产量的占比26%,前茬占比10%......

请注意:美国属于春玉米,而且美国的耕地土壤有机质高出我国1倍以上,除了“重视氮肥”之外,美国玉米间隔2~3年使用一次磷肥和钾肥(主要是用二铵和氯化钾,见附图),也就是说,美国玉米的前茬施肥影响因素和氮肥影响因素累计占比36%。

换一句话说,玉米施肥的增产作用,显著大于品种的增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氮肥一项,就可以让玉米实现“灾年不减产”(因为氮肥的增产作用与“天气影响”基本相当)。同样的道理,只要氮肥不足或者氮肥不合理,任何玉米品种都会减产1/4左右。

山西省农科院杨峰硕士研究,夏玉米亩用纯氮24.6斤~31.3斤为宜。以黄淮海区域夏玉米为例:

首先,选择2个适合当地的“抗倒能力强”或“抗茎腐病能力强”(下图是感茎腐病品种)或“抗旱能力强”或“耐盐碱能力强”或“耐高温热害能力强”等一项优秀或者几项优秀的品种,在同样一块地进行【白加红】或者【红加粉】混种,可以抗性互补,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化解种植风险,相对其中任何一个品种单种的增产幅度为1/5左右。

以上种种“农业真科技”技术配套,可以保持玉米种子最低的风险,最好的表现,连续几年的种子销量增幅在3倍以上,直至在本县市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如此,相对那些“又卖玉米种,又卖暴利复合肥”的经销商多年的苟延残喘维持经营而言,你是不是“鹤立鸡群,名利双收”呢?!

(作者: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 王智广 尹洪雨 吕发和,感谢河北成安县玉多收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有关素材)

将本文“”或点亮右下角“看过”图标!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