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都会被各地的初雪所刷屏,但声势最为浩大的似乎还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但冰雪的消融往往无声无息。2004年刀郎唱了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声传遍大街小巷,但刀郎却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沉寂多年的刀郎携新专辑《弹词话本》回归,7年的筹备时间诚意满满。没有热搜,悄然回归。刀郎曾经的辉煌也好,现在的新启程也好,从爆红到销声匿迹,在时间的跨度中又有多少人在听他的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刀郎是谁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简单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这首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这首歌在当时有多红呢?马东曾在《文化视点》中说:“《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来后,在北京的每一条马路上,你走这一条马路,你能听三四回这首歌。”

据悉当时这张专辑,正版卖了270万张,盗版卖了1000多万张。在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了,即便是放到今天,也是成绩斐然。然而,在没有什么宣传的情况下,刀郎却掀起了乐坛的一阵狂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郎原名叫罗林,出生于四川。他说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从小在文工团长大,就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17岁时高中还未毕业,便去追寻他的音乐梦,带着吉他在全国各地走穴。

四处漂泊的他在不同的酒吧跑场,随后因结缘而留在新疆。而新疆却是他生活事业转折的地方。曾经颠沛流离的经历,与西北地域的风土人情给了他不一样的创作灵感。

《西域情歌》这张专辑诞生,刀郎开始在新疆走红。这是一张西域味道浓郁的作品集,多数作品是经典改编曲目,独具匠心的编排,配上刀郎沧桑而高亢的嗓音,民族特色兼具流行气质的专辑在当时备受人们喜爱。

终于,在2004年他在乐坛掀起了一场“暴风雪”,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面世后从新疆火遍了全国。在网络歌曲井喷的年代里,他贡献数首热门爆款,除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还有《情人》、《冲动的惩罚》和《披着羊皮的狼》等。

这几首歌大火,其中之一的推动者少不了彩铃的盛行。与其他网络歌曲一样,成功地霸占了彩铃频道。也正因如此,后来有很多人拿刀郎和其他网络歌手相提。但是与当时网络神曲不同的是,他的音乐是有生命力的。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配上鲜明的人声,带着西北独有的苍凉,俘获无数乐迷。

低调的刀郎并没有利用爆火去宣传自己,反而低调行事。他曾说:“我戴上帽子就是刀郎,摘了帽子就是罗林,摘了帽子走在大街上没人能认得出我来。”

2

与主流的交锋

刀郎的爆红与成功,也引起了音乐人们的激烈探讨。在学院派们看来,在漂亮的销量数据与压倒式的播放量上带有一种荒诞。学院派称其歌曲“土俗”、“粗糙”、“登不了大雅之堂”;“他的音乐不具有审美标准,作品缺乏音乐性。” 更揶揄的说法,是将刀郎称作“民工歌手”,“底层民众的代言人”。

不过,有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有支持者。李宗盛这样评价刀郎:“我听过他的歌,简单直率,有一种触动听者灵魂的力量。一个歌者要想胜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刀郎的民族加流行,比如说他不加修饰的个性嗓音,我真的很喜欢。”

李宗盛觉得给刀郎做专辑很有挑战性,于是他做音乐监制,精心为其打造新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可是销量并不如意,大家更多的还是喜欢《2002年的第一场雪》。尽管如此,没有爆火的歌曲或许更贴合刀郎的“西域音乐人”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证明了刀郎与一众网络歌手的区别,在流量过后神曲往往不会再被忆起,而他的歌可以被沉淀下来。在他的歌里有维吾尔族的木笛、都塔尔、手鼓,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这些极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民族乐器与维吾尔语歌曲吟唱,可以带你穿越时空与地域,走进苍凉的西北。

李健很欣赏刀郎的作品,他曾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说:“很多人认为网络歌曲和民歌上不了台面,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流行音乐也是一种当代民歌,刀郎的作品很有音乐性,有受众和市场,这就是一种当代音乐的主流。”

刀郎在爆红之后选择过上了半退隐式的生活。他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请求,也推掉了很多的商业演出,关掉面向大众市场的门扉,开始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在信息化如此之快的今天,刀郎这个名字或许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被提起,很多听他歌的人也在这些年被冲散,甚至有很多人年轻人并不清楚谁是刀郎,不过,这一次的新专给了人们一个认识他的新机会。

3

音乐人的沉淀

“受话本和戏曲的影响,让我从小对江南就有一种深深的情节,而苏州符合了我对江南所有的想象。” 这一次刀郎带着新专辑《弹词话本》与大家见面。有别于爆红时期作品的浓郁新疆色彩,七年磨一剑的刀郎,在新专辑里,选择把视角落在苏州。

在消失于公众视野的时间里,他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边生活边创作。

在这张专辑中收录了十首作品,他以话本中的人物为灵感,将苏州弹词与当代音乐进行融合。让这些流传于民间经典故事跨越时空,用音乐传递出一帧帧画面。十首歌十幅截然不同的画。

用刀郎自己的话来总结:“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种港台价值观,人们缺少一种本土的文化认同,人们需要一种自己习惯的,可以放松的情绪表达,需要一种安全的根源的音乐。”

很显然,新的专辑不是以前西域苍凉粗粝的唱腔风格了,让以前的歌迷们也有些错愕,但是,刀郎的回归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虽然在数据取胜的今天,沉寂了太久的刀郎既无闻又少了流量,但是用心做音乐、用心去传递文化的他,值得一份尊重。

又快要冬天了,初雪的时候还会想起刀郎吗?